社会心理学PPT第12章-群体行为.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力激荡法的具体步骤:一、社会助长

(一)社会惰化的概念社会惰化(socialloafing)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群体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单独完成时减少的现象。二、社会惰化

(二)社会惰化的机制卡罗和威廉姆斯(KarauWilliams,1993)提出的“集体理论模型”。将个人动机理论中的期望价值理论应用在群体工作表现中。验证六个影响社会惰化出现的条件:群体规模较小;对工作任务感兴趣或是工作对个体意义重大;与所喜欢的人在一起;工作本身是特别、非重复性的;个体认为其他成员的表现与自己相比会很差;个体所处环境强调个人努力而非群体表现。二、社会惰化

(三)社会惰化的预防1.强群体成员的工作明确化,从而让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工作负责;2.增强群体凝聚力,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3.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4.个体相信群体中其他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5.让人员相信自己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6.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进行激励引导;7.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能有效激发个体的卷入水平。二、社会惰化

第三节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一、冒险转移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根据冒险性的现象,被称为“冒险转移”(riskshift)。造成冒险转移的原因:一、冒险转移

(一)群体极化的概念二、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在群体中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1.社会比较促进极化当一个群体被成员认同时,群体的价值会成为每个成员自身价值的一部分。2.争论与说服互动推动极化随着争论和说服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成员会支持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也就是加强了原本还可能被怀疑意见的支持。最后,成员会认为只有坚持这个意见才正确。二、群体极化

(二)群体极化的机制(一)群体思维的概念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民的思维往往会倾向于高度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可行方案的现实性评价收到压制,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称为群体思维(groupthink)。三、群体思维

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1.无懈可击错觉2.合理化3.对群体的道德深信不疑4.对于对手的看法刻板化5.从众压力6.自我压抑7.统一错觉8.思想警卫三、群体思维

(二)群体思维的过程与预防1982年詹尼斯在《群体决策》一书中,提出了如下防止群体思维发生的十种具体操作方法:(1)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其原因及后果。(2)领导者应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防止形成不成熟倾向)。(3)领导者应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三、群体思维

(4)应制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5)时常将群体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分别聚会拟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6)如果问题涉及与对手群体的关系,则应花时间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方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7)形成预备决定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三、群体思维

(8)在决议达成前,请群体之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挑战。(9)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向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反馈回群体。(10)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最终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避免群体思维的不良影响)。三、群体思维

第四节去个性化与集群行为一、集群行为集群行为(collectivebehavior)也称“群体性事件”,包括暴乱、骚动、突发事件引起的集体恐慌等,是指在公共和集体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行为。集群行为往往具有自发性、无组织性、狂热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布朗根据集群行为的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四类:。一、集群行为

(一)去个性化的概念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又称个性消失,指个体由于对群体的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丧失对个体自身的控制,失去个性感而与群体一致。二、去个性化

(二)有关去个性化的研究勒庞认为,去个性化是由于群体成员的个体心理被被群体心理所取代。费斯廷格和纽科姆认为,去个性化与个体对自我的注意力减弱有关。齐勒认为,去个性化是一种惩罚逃避机制。迪纳指出,个性化与自我意识有关,去个性化行为与个体自我意识下降有关。二、去个性化

津巴多关于去个性化的理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去个性化极可能导致反常的或消极的行为,也可能导致建设性或创造性行为。二是去个

文档评论(0)

可爱的家人6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可爱的家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