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虚妄不攻自破”等重点词语,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论点,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并理解其在论述中的作用。
4.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难点:
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疑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疑问呢是轻易相信还是深入思考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国当代史学》等。
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掀起了“古史辨的运动。他的“古史辨”其实就是“疑古说,这一理论最初是他从戏曲的演变中由“怀疑”而得来的。他用“怀疑的方法研究历史,探求历史,一生与“怀疑”相伴,终成一代史学大师。《怀疑与学问》是他对后代人的真情告白。
2.生难字词
(1)读准字音
程颐(yí)譬如(pì)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大儒(rú)停滞(zhì)曾经(céng)
曾祖父(zē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3—6段)层层深入论证。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3—5自然段)第一层:(3—4段)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
第二层:(5自然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自然段)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通过第六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此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全文结构自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个分句是第一部分的分论点,后一个分句是第二部分的分论点。
(3)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
明确:怀疑精神是事前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四)精读品析
1.讨论文章第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1)第六段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一切不能去掉,因为“一切”强调了所有学问家都应该具备怀疑精神,没有例外,如果去掉就不能突出这种普遍性。四个“常常也不能去掉,它们强调了学问家在做学问时不断怀疑、辩论、评判和修正的过程,突出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这种连续性和经常性。
(2)四个分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明确:四个分句不能调换顺序,因为它们是按照学问家做学问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先要有怀疑的态度,然后与书中的学说辩论,接着评判书中的学说,最后修正书中的学说,这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不符合逻辑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docx
- 曹冲称象 任务一走进古代儿童,感受曹冲巧思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4 d t n l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docx
-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名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反思(3课时).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 凌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18《怀疑与学问》教学实录.docx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0 ɑi ei ui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3课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