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三语文“微写作”专题训练及指导(含真题).pdfVIP

【新高考】高三语文“微写作”专题训练及指导(含真题).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高考】高三语文“微写作”专题训练及指导(含真题)--第1页

【新高考】高三语文“微写作”专题训练及指导(含真题)

何为“微写作”?“微写作”如何写?

微写作,实际上是一种微型的写作或者微小的写作。它可以是一个细节的精雕,

可以是局部的放大,可以是全局,可以是片断,可以是缩写,可以是略写。相对大作

文,它的要求会更高一点,句子要更加凝练。但仍然可以议论,可以叙事,可以抒情,

可以编段子,但要有实情、实景、实效,同时要得体合理,……要更加生活化、现实

化,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这是其与传统的作文不一样的地方。

同时,“微写作”不是“段子”和“微信”,它考的是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编织故事

与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微写作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带着材料的一个任务式写作。那么,这个材料是什么

呢?它可以是生活的情景,可以是一个小的语段。在这样一个150~200字的区间

里,它希望考查的是学生描述事物、表达观点与抒发感情等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考

查学生经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微写作”实际要比大作文更讲求布局谋篇,更需要敏捷的思维,有更强的针对性,

更加惜字如金,不允许废话、套话、空话与大话出现。相对而言,比大作文更不好写,

也更具挑战性,当然也更能考出考生的作文水平。

“微写作”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辨题

审清答题要求和答题内容是做好“微写作”的头等大事。审题,即要做到对题目

要求的审理,做到内容上的符合要求;辨题,即分辨题目考查的是哪种微写作形式,

做到形式的符合要求。

如题目要求就帕斯卡尔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里说的“思想形成人的伟

大”进行阐发,形式上就属于思想型微书评。微书评中,“读”是基础,“感”“议”是“读”

的结果,重点应放在“感”与“议”上。一般要引述原作中的有关内容或观点,针对所

引的材料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然后再联系古今中外的相关人事、当前

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及自身经历谈感想,最后总结全篇。

人真的如同一根纤弱的苇草,在大自然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但是人与植物、

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可以思考,有思想。思想是伟大的,正因为有了思想,才使

人高于自然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之灵。虽然,宇宙是浩大的,

足可以毁灭渺小、脆弱的人,但是人凭借思想,轻而易举地就囊括了宇宙。人的生命

有限,但是思想放飞的空间无限,这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纵观历史,无论是西

方中世纪的漫漫长夜,还是中国数千年的闷无生气,都是思想被压抑、被忽视的体现。

(学生习作《思想于人》)

作者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出发,用人和植物、动物进行对比,突出思想

1

【新高考】高三语文“微写作”专题训练及指导(含真题)--第1页

【新高考】高三语文“微写作”专题训练及指导(含真题)--第2页

的重要性,符合微书评的基本行文。

技巧二:以小见大

“微写作”取材要小,找穴要准,要善于借助“抓典型”和“给象征”的手法,借

助生活经验,以眼前小事物、小细节、小话题反映重大内容、人生道理、社会主题,

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具体来说,操作如下:针对题目进行生活性联想,如针对秩序类话题,就可以

想到生活中有形的排队(具体的排队行为)和无形的排队(成绩排名、城市排名等);

列举现象之后加以分析,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排队”的核心理念是体现“公平有

序”,“插队”则是对秩序原则的挑战,反映了一种“特权思想”;分析现象出现的根源,

历史上的早已有之、广度上的普遍性、深度上的影响性……这种切入角度的选择和分

析的过程,就是我们完成以小见大的过程。

对说明、评论来说,需要在契合主题、展现自我主旨的前提下,选用小的切入

点。如选取“断砖”作为评论对象,进而评价《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就可以这

文档评论(0)

zhaolubin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