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反思
?
?
问琪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而且也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加快了步伐,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哲学方面的思考。本文以人工智能的缘起为出发点,从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地位进行思考,并从认识论及价值论的角度分别进行阐述人工智能的整体现状及发展空间,明确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创造性的产物,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哲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人工智能;主体;价值论
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被谷歌机器人AlphaGo打败,这一事件的发生,让“人工智能”这一词彻底走进大众视野。自其诞生以来,社会各领域就对人工智能抱有广泛关注,作为新科技,人类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及创新,并取得了不朽的成绩,各个国家也都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放置在了重要发展战略的行列。在社会快速智能化进程中,诸如人与智能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存在、认识领域等等问题,都成为棘手的新课题。本文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这一难题,从哲学的三个维度考察人工智能是否继续满足人类求知以及实际应用的需要,真正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稳步前进的共产主义理想。
一、人工智能的起源
人工智能,简称AI。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人工智能”被正式提出,这不仅标志着一门新学科的产生,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发展更迅速的电子时代。而我们怎样用哲学领域的研究方式去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也是目前的重要问题。那么,究竟何为“人工智能”?其核心本质是对人脑进行模拟,延伸人类的智能。图灵在1977年提出,所谓人工智能,就是怎样来让智能化的机器去完成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只有人类才可以做的、具有智能性的工作。所以,我們可将人工智能总结为研究人类智能活动、建构具有人类某些特性的智能化的会说、会听、会看、会学习、会思考、会行动的机器的学科,所以,人工智能也只是人类创造性的产物。
二、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主体地位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社会生产以及学习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改变着整个世界。那么,有人就会提出,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代替人类、取代人类的主体地位?从哲学的角度看,主体与客体是相对应的一对哲学范畴。一般来说,主体通常指的是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或者依靠实践经验活动的存在物,而客体指的是,在认识或实践活动中与主体发生联系、主体活动的指向物。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往往是占据主动地位,例如人类,客体相对来说是被动的。尽管在不相同的领域,依据不相同的评判准则,可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如法律主体、认知主体、语言主体、行为主体、等,但这都是以主体为人作为前提或者参照体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对这些不同的主体类型进行讨论的可能。同样,我们在探讨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时,也必须有人类处于主体地位这个前提。
人类最独特的就是他的社会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这就明确指出了人作为主体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要,还处于对未知领域的认知探索需求,以及为提高生产生活效率和实用性上。人工智能是对人类的大脑的智能化模拟,在生产力方面,确实可以为谋取效率与效益而取代人工劳力。但人的意识领域犹如浩瀚的宇宙,人工智能在这一方面还有发展的空间。
三、从认识论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非人类的高级智能,所以可以处于主体的地位,富兰克林的解释得到了马克思的认同,他们认为,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7]。人工智能并非自然之物,作为一种工具,它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和人类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人工智能现在愈发趋近于人类,但它始终是满足人类这个主体需要的客体存在,是依据于主体存在的。在这个层面上,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利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而得到增强,于是,可能会出现人工智能与人的主体地位模糊化。甚至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代替人类的主体地位,但就其发展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认识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之所以如此“类人化”,是被人类赋予了某些智能,所以拥有“意识”。通过这种“意识”,人工智能可以自主的进行信息的读取、鉴别以及反馈等一些能力,但这就是人类通过算法而设置的“类人化”的程序。它是可以超越人类的认识的局限性,辅助人类认识新事物,拓宽人类的研究认识领域的,所以说,人工智能发展能够如此迅速,就是要变成“为我所用之物”,达到两者的共同发展。
人工智能在是机器的同时,还拥有“类人化”的学习、累积知识的能力,但这只是人工智能模拟人类逻辑思维的呈现,是一门科学,是创造出来并且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尽管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人类现状,但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意识、灵活的实践能力,是无法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适配改造成本评估规范》.pdf
- 中国行业标准 YY/T 1939-2024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重组C因子法.pdf
- 各类游资炒股心法及感悟,套利模式.pdf
- 【客户管理】龙湖客户细分及工作模式分享精华篇-102p.pptx
- 学校智慧平台管理制度范文.docx VIP
- ASME中国制造-ISO12944-5-2018 中文译稿 第5部分 防护涂料体系.pdf
- 《诫子书》公开课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可打印】.doc
- 关于《佛山市市级财政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概算预算结算.doc
- 二年级上册语文选择题强化练习(一).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