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4年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 青山不老【教案及反思】.docVIP

(最新)24年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 青山不老【教案及反思】.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重难点】

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我们祖国的晋西北,有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这节课我们跟随记者梁衡,去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梳理问题:为什么说“青山不老”?我们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

【设计意图】教师以谈话的形式设置悬念,导入课题,引发阅读期待。接着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梳理核心问题引导阅读,体现以疑促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板块二初识老人,了解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填写信息表。

课件出示:

人物

老人

年龄:81岁

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生活地区:中国晋西北

主要事迹

在中国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资助村民

3.借助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4.小结:本文可采用“人物+事件+关键词”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采用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又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板块三聚焦“环境”,感受“奇迹”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__”画出相关句子。

·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点拨: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思考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重点关注哪些语段。

3.引导交流: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奇迹)

课件出示: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思考:读着这段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学生交流对数字的理解)

(2)联系生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350多个操场那么大。

(3)指导朗读: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苍翠。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奇迹吧!

(4)过渡: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老人创造的这片奇迹——青山?(板书:青山)

课件出示: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①思考:读着这样的青山,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哪些词语?(郁郁葱葱、茫茫林海、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巨树参天、绿波翻涌……)

②联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绿洲”。(板书)

③教师指名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

语文要素4.合作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语文要素

(1)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语文要素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语文要素

课件出示:

条件

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关键词句

山沟的大环境

(险恶)

地理环境

大风肆虐,“怪物”盘踞。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院子的小环境

(艰苦)

生活条件

三间房,一个人。(简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俭朴、单调)

三个典型事例

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去城里享福,他不走。

(2)引导推测:十五年了,老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又何止这三件事!他还会遇到怎样的事?(指名学生交流)

(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来写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院子里的小环境?

(4)指名交流。教师点拨:用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侧面描写衬托老人创造奇迹之难。

5.小结: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老人,在大环境如此之险恶、小环境如此之艰苦的情况下,坚守了十五年,在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的晋西北,创造出了一块绿洲,这位了不起的老人,创造出了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紧扣文前导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奇迹”;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提取信息,完成表格,理解“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自读自悟和合作探究中,不断丰富阅读感悟,同时发现侧面衬托的表达方式,领会表达内容与形式的秘诀。

板块四对比阅读,理解“

文档评论(0)

hqsmim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