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序言的跨文化分析-篇章类型.docx

中德序言的跨文化分析-篇章类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德序言的跨文化分析

篇章类型

?

?

论文导读::序言已是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大津[②]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划分。序言属于关联性篇章类型。序言中会阐明整本书的交际语用目的。

论文关键词:序言,跨文化,篇章类型,交际语用

?

1.引言

在绝大多数的书中,序言已是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笔者参阅文献资料,发现对中德序言的研究相对甚少。序言一般放在目录前,对一本书的可接受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序言来决定这本书是否具有可读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篇好的序言可以提升读者群的数量。在不同的文化中,序言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因而本文拟将对中德序言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中文序言的标题一般是“序言”或者“序”,但有时也用“前言”,德文大部分书的序言标题都用“Vorwort”,有时候也会出现“Vorbemerkung”。从序言写作者角度进行划分,序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的自序,一般用于说明写作意图和写作历程。而有些序言则是由他人代写,主要是介绍和评价书中内容。本文对比分析的序言均由编者撰写,为论文集的序言,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指的是序言阐述了书中文章的内容以及整本书的交际语用目的。所以,序言是信息型篇章,它和书中的文章是有关联的。读者通过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可以初步断定一本书能多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阅读期望值。

在语言学中,序言属于关联性篇章类型。“关联性”体现的是篇章的“跨篇章性”篇章类型,指的是某一篇章指向另一篇章。在这里,指的就是序言指向论文集中的文章。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与书中的文章是有关联的。书中的文章是序的载体,属于载体篇章类型。从导向作用的角度看,序言跟摘要同属于关联性篇章类型。差别在于摘要和正文的是对称关系,而序言和书中文章存在非对称性依赖关系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这两者之间的依赖关系不是相互的,只是单向的,序言是依赖于后面的文章而存在的,没有后面的文章就不存在序,序是为了目录后的文章而写的,是对后面文章的总结和评述,序言中会阐明整本书的交际语用目的。但是,反过来,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后面的文章是不依赖于序而独立存在的,它不指向序言,不对序作任何评论或明显的解释。[①]

跨文化性在本文中指的是中德序言的异同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本文,本文拟从“表层文化”入手,对比出中德序言的差异,进而寻找造成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林大津[②]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划分。他认为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看,文化可以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I:历史传统

深层结构II: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时空观,语言系统,思维模式,地理环境,生活组织,风俗习惯……

表层结构:言语行为(口头交际,书面表达)

非言语行为(身体行为,声音行为,外表形态,时空利用)

同时他还概括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深层文化是因,表层行为是果;先有深层文化的不同,后有表层行为的差异。”跨文化的重点是“差异”和“矛盾”,其目的为提升跨文化的能力。

2.分析结果

本文选取德汉各5篇进行质量试析,文章均来自语言学方面的论文集(见附录)[③],时间跨度为1996-2006。个别论文集中同时存在序言、前言或编者的话,只选择落款(编者和日期)为编者的序篇章类型,不考虑代序。序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正文、落款,只对正文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各篇序言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基础,汇总了中德文序言在结构和内容上的相同点和差异。德汉的序在正文里涉及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背景说明、内容介绍、出版目的、致谢语,可以视为序言的主要构成。

背景说明是论文集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德5篇序言中均含有背景说明。这些背景介绍主要包括介绍与论文集相关的研讨会、科研研项目或所涉专业的发展情况等。比如,序1就指出书中的论文均来自第八届语言协会年会上的报告,序2则提到汇编的论文来源于“语言结构和篇章结构”这一研究项目。而汉语编者则更直接地在书名上就著名来源,比如序7、9和10。虽然都提及了背景,但背景介绍在德汉序中的重要性并不相同。德文序背景介绍占全文比重不大,而中文序中有三篇是花了大量篇幅来介绍论文集的背景情况。

内容介绍包括所收录的论文涉及的主题以及主要内容。除了序9外,其它序均讲述了书中文章涉及的主题和内容,差别主要在所占的篇幅上。内容介绍在其中4篇德语序中,仅在1篇中文序中是主体,其中两篇德文序还分章节地详细介绍。

出版目的是指出版该论文集的目的或希望,即论文集的交际语用目的。在这十篇序中,除第7篇外,其余都谈到了出版目的。如序1编者希望通过出版这本论文集能够提高语言学在德福课程中的地位。中文序10编者则表达了希望通过论文集来实现推动有关研究,促进中外对话的目的。

中德文中均有4篇序含有致谢词,主要是感谢论文作者、出版商及其对论文集的出版做出贡献的团体或

文档评论(0)

134****95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