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中复调性的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民族音乐中复调性的探究

?

?

臧婷

[摘要]中国音乐众所周知以主调性音乐为主,旋律性和旋律线条清晰明确,历代传承下来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人们,甚至使一部分音乐学者也认为中国的音乐没有或少有复调。笔者是学习复调专业的,因此对于音乐的复调性比较敏感,在梳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在我国的各民族音乐中都有复调性,本文将针对最具复调特点的侗族大歌进行浅析和综述,使中国的复调被国人所知,被世界所了解。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复调;主调;侗族大歌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2-0129-03

在我国乃至世界有一種很明确的观点认为中国的音乐是主调性音乐,纵观历史遗留作品以及横比现今作曲家们的新创作品,得出这样的结论无可厚非。因为,无论从创作的体裁还是数量上看,我国的主调音乐都占有绝大比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中国是一个主调音乐的国度。在没有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时候,笔者也持相同观点,然而,经过近五年来的刻苦钻研,通过大量阅读各民族遗存乐谱,深入接触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发现,我国竟然除了是主调音乐的故乡,同时也是一个复调音乐的大国。

为了说明问题之便,在这里让我们首先明确是一下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的特征。“主调音乐的特征是在于它只有一个声部是主旋律,辅之以若干声部构成的伴奏织体,共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按照这个特征来对照,的的确确我国的音乐绝大多数属于主调性音乐。“复调音乐的特征在于若干相对独立的旋律相结合,并通过旋律之间的对比、交织与呼应来表达乐思。”[1]当笔者对照复调音乐的这一特征时突然发现在我国的戏曲音乐和一些少数民族音乐中,不但存在复调音乐,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

在我国音乐界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四大部分,它们分别是:第一,民间音乐:它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等。第二,宫廷音乐:它包括宴乐、朝会、祭祀以及宗庙音乐等。第三,文人音乐:它包括琴曲、琴歌(专指古琴)、诗词诵咏吟唱等经由历代文人所创作的音乐。第四,宗教音乐:它包括在我国国境之内主要的宗教和历史时期通过移民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音乐,比如本土道教的道情、佛教的梵呗、萨满教的神歌、基督教的赞美诗等。在这些中国的和中国化了的音乐中不同程度都有复调音乐穿插在主调音乐之中,但是,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着重论述侗族大歌中的复调性,对于其他中国复调性音乐的分析与梳理会另写文章专门论述。

一、侗族大歌的源地与分类

侗族大歌顾名思义是指流传并流行于侗族聚集地,从地理位置上来确定,主要集中在黎平、从江、榕江和三江这四个县,其位于现今我国广西的版图之内,地处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侗族大歌伴随了侗族人世世代代,最早的关于侗族大歌的记载称其起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千年前。侗族大歌根据其演唱的内容、风格、旋律和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四类,即嘎所(声音大歌)、嘎想(伦理大歌)、嘎嘛(柔声大歌)、嘎吉(叙事大歌)。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此种艺术的创造者的思想和思维有直接关系,侗族大歌体现的是一种复调性思维,这种思维不但表现在艺术上,同时也会体现在生活的其他部分上,比如绘画、建筑与文学。恰巧侗族大歌的创造者侗族人同西方复调音乐的创作者一样,将这种思维一览无余地体现在其建筑上。西方巴洛克时期繁复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对应在声部交错的复调音乐中,中国那如世外桃源般的侗族鼓楼同样体现着这种复调性音乐的错落结构。鼓楼于侗族人如同汉族人的宗族祠堂,但是,鼓楼除了这个作用之外,同时更是侗族大歌演唱的舞台。鼓楼是侗族人精神世界的缩影,侗族大歌是侗族人历史的传承。

二、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的多声部演唱形式,是侗族人在历史时期自发形成的音乐种类,它犹如天籁,歌声中无不彰显着侗族人与大自然长期的和谐交往。很多侗族大歌都是模仿、模拟大自然当中的声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是《蝉之歌》,歌声模仿了夏日之蝉的鸣叫声,自然界蝉鸣的声音此起彼伏,声部既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又彼此之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它们在某些时间点上重叠重合,复调性很强。侗族大歌中的《蝉之歌》经由人声演唱,像极了千万只蝉的共同鸣叫,听起来真有一种清代袁枚在《所见》一诗中描述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美好意境,不同之处在于此处的侗族人不是那捕蝉人,而是化身为鸣蝉,成为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由于侗族没有文字,因此他们对自己民族历史的传承使用了歌曲这种形式。笔者对照了若干首经由专业音乐家进行的专业记谱流传于世的侗族大歌的曲谱后发现,侗族大歌使用的复调不同于西方复调,其中没有赋格等创作手法,而是属于民族民间民歌中的支声复调。“支声复调是指同一旋律不同变体同步结合的多声音乐形式”[2],在对比研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