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第1页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
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
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这
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这个课程
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
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
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
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
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
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
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
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
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
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
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
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通过教学,扩
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逐渐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战略思
想。培养基础较为扎实,善于创新,掌握实际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绪论: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第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基本原理
第一章造型与构成法则——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
第二章色彩设计原理
第三章图形知觉心理学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第1页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第2页
第二部分媒介与技法
第四章色彩材料、纸张与表面、绘图工具、制作工具与材料
第三部分课程作业体系
第五章基本色彩练习作业(A-1—A6)6项作业
第六章黑白平面构成作业(B1—B19)19项作业
第七章综合平面构成作业(C1——C8)8项作业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对几何抽象图形的认识及思维转换,对视觉元素的提取,对形式美法则(秩序、运动、发散、均衡、渐变
等)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难点:
规律与法则容易混淆,启发学生认识每项作业的构成原理,克服将规律具体方法在操作层面上的法则相混
淆的毛病。无法脱离具像思维模式,抽象思维能力欠缺。
3、解决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对学生形象的讲解从几何学的观点认识物体结构的解析性观察方法,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培养
从具体物体抽取形式的能力。
3、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对几何抽象图形的认识及思维转换,对视觉元素的提取,对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