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2杨慎《沅江曲录二·碧天霜冷月明多》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VIP

5.2杨慎《沅江曲录二·碧天霜冷月明多》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慎《沅江曲(录二)·碧天霜冷月明多》原文赏析

碧天霜冷月明多,平澧风交湘水波。夜夜枫林惊客棹,村村铜鼓和蛮歌。

【赏析】

第二首写夜间所闻。首句写景,点明季节和时间。深秋霜寒的夜晚,万里蓝天,一空如洗,只有皎洁的月光照耀大地。“碧天”即蓝天,指视觉所见。“霜冷”即轻霜的寒意,指身体所感,暗点深秋季节。“月明”写环境,暗点时间在夜晚,同时又将天上地下联系起来,将视觉感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静谧的美丽图画,从而将人们带入到湘西水乡。“平澧风交湘水波”,接着第二句便写水乡,点明地点;这是澧水湘江汇合、民风淳朴交错的美丽的湘西水乡。《山海经·中山经》载: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后世便称潇水入湘江处为潇湘。这里诗人举澧水湘水以代指湖南湘西水乡。“风”本指微风,“波”本指水波,波由风生,风因波显,故此处“风”“波”应是同义,借指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交”字即汇合交错。这里诗人以澧水与湘江汇合,指出湘西水乡民情交错、民风淳朴。所以最后两句便直接转入对湘西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的歌咏赞美:“夜夜枫林惊客棹,村村铜鼓和蛮歌。”每到夜晚,水乡村寨便响起铜鼓,少数民族男女歌手们互相赛起了当地的歌谣,优美悦耳的歌声惊动了夜宿枫林下的远客,禁不住也棹桨荡舟,望月静听。李端《古离别》诗:“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问商贾,宿在枫林下。”诗意与此诗时地皆切合,诗人化用李端诗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不露痕迹,真有化工自然之巧。铜鼓又称诸葛鼓(见《益部谈资》),“皆精铜极薄而坚,文缕亦颇精,叩之冬冬如鼓”(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其形如腰鼓,一头有面,圆一尺许;面与身连,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击之响亮,不下鸣鼍”(《岭表录异》)。“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行徭,以手拊之,声全似鞞鼓”(《桂海虞衡志》)。是西南川、滇、黔、湘、两广地区的彝、僮、徭、苗各少数民族所用的一种大鼓。“蛮歌”指少歌民族歌谣。西南少数民族风俗,节日喜庆欢乐之日,往往击鼓赛歌,彼此唱和。孙光宪《菩萨蛮》词所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即指这种风俗。可见这种风俗是古已有之,且流传至今。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铜鼓”、“蛮歌”写出了湘西水乡少数民族生活的和睦友爱、欢乐自由和民情风俗的淳朴优美;“夜夜”言时间,“村村”言地域,两个迭词,突出了这种民风民习的浓郁热烈和普及广阔;“惊”字表示赞叹,抒发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称颂赞美之情。

充满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生动活泼,感情真挚,是此诗和前一首绝句的主要特点,诗人选择富有当地特点的人和事作为描写的对象,如“野贩山樵”、“艟艚船”、“铜鼓”、“蛮歌”等,用朴素的语言将其融入诗中,雅而不俗,自然有味,生动如画。既表现了湘西水乡的风俗民情,又抒写了自己热爱生活的高尚志趣。诗歌引用前人典故和诗句,既切合诗旨,又关合时地,自然工巧,不露痕迹,也使这两首绝句饶有韵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