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利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的临床观察.docx

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利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的临床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利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的临床观察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观察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利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收治的80例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取小梁切除手术与传统的超声乳化联合治疗,B组采取微切口超声乳化与微型青光眼分流器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1)术后,两组患者在眼压与散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裸视力由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0%,高于B组的5.0%,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3)A组手术有效率是60.0%,低于B组的8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接受微切口超声乳化与微型青光眼分流器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分流器

近年来,微切口的超声乳化与微型青光眼分流器联合治疗技术广泛在眼科临床上被使用,使之成为了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1]。我院对收治的开角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积极运用该方法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详情作如下总结。

1.资料和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眼科2016年2月至2017年接收并行小梁切除手术与传统的超声乳化联合治疗的40例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微切口超声乳化与微型青光眼分流器联合治疗的4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A组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各为20例;年龄在42岁-77岁的范围中,平均(65.0±2.0)岁;B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在40岁-78岁的范围中,平均(63.5±2.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可实施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药物治疗,把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中,然后在对其球周及球后、表面全麻处理,确保麻醉效果良好后,于患者角巩缘的11点位置作一条左右的15mm隧道口,再在2点位置作1mm的辅助切口。对前房注入黏弹剂后,B组借助1.8mmd的穿刺刀经角巩缘垂直刺入并进入前房,采取微型的撕囊镊撕囊,紧接着借助27G的针头从患者角巩缘中进行穿刺操作,然后将微型的青光眼分流器植入并推入到前房,调整并固定其位置后在杆压下植入退出,把前后房中的黏弹剂吸净后于切口内进行注水,确保切口为水密闭合的状态。

A组在作好切口后借助3mm的穿刺刀垂直穿刺进入前房,并连续环形撕囊后分离晶状体,然后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注入黏弹剂到前房与囊袋内,缓慢置入人工晶状体,对患者进行眼压降低操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专业医师进行,术中注意保护结膜,并紧密缝合球结膜[2]。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散光、裸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手术治疗效果,其中术后患者的眼压在9mmHg-21mmHg,且不需要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视为手术成功。术后眼压在9mmHg-21mmHg,但需借助抗青光眼类药物,视为合格。术后患者视力降低、无光感,且眼压高过21mmHg,视为手术失败。

1.4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处理,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P<0.05提示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眼压、散光、裸视力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在眼压与散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裸视力由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散光、裸视力比较()

组别

例数(n)

裸视力(D)

眼压(mmHg)

散光(D)

A组

40

0.48±0.11

13.34±2.90

0.78±0.20

B组

40

0.76±0.20

13.31±2.88

0.71±0.26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A组40例患者中并发症8例,分别是前房渗出3例、高眼压3例、角膜水肿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0%;B组仅1例前房渗出和1例高眼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5.0%,明显低于A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A组治疗成功10例,治疗合格14例,手术失败16例,有效率是60.0%;B组治疗成功24例,治疗合格10例,手术失败6例,有效率是85.0%;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开角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是医院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多发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病的传统治疗以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