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4年秋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品】.docx

(最新)24年秋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品】.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榆、畔”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山居秋暝》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山居秋暝》,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诗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诗词既是人们寄情山水的工具,又是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诗人们或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第一首古诗《山居秋暝》。注意“暝”是后鼻音。

2.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山居”,山中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

那么,由诗题可知,这首诗写的诗山中秋天的傍晚景象。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1.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主要作品:《山居秋暝》《鹿柴》《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等。

2.老师范读古诗,注意“暝”和“浣”的读音。

3.下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4.读完后请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

诗的大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住。

5.教师小结: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了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

板块三: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1.品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自己朗读。(课件出示诗句)

(2)品“空山”。

①“空山”是什么意思?(空旷的山林)

②以诗解诗:王维还有两句诗写山林的空旷。《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中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是什么时候的空山?(是新雨后的空山,是秋天傍晚的空山)“新雨后”是刚刚下过雨,给人怎样的感受呢?(给人清新如洗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4)诗的第三联写了“浣女”等人的活动,但开头为什么说是“空山”呢?

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通过世外桃源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请同学们再读这两句,读出你的感受。

(5)过渡:在雨后的空山,在秋天的傍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请你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品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诗句)

(2)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仿佛看到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仿佛听到清清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3)教师点拨:这一联写景,描绘了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画面。两句一静一动,“明月松间照”是对景色的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对景色的动态描写。

3.品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指名读。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品“竹喧”。

①“竹喧”是什么意思?(竹林中笑语喧哗)

②竹林中怎会有喧哗的声音?(原来是浣衣女子归来的欢声笑语)

教师点拨:浣女(浣衣物的女子),“归浣女”就是指“浣女归”。

(3)品味词语“莲动”。

①为什么荷叶都在四处晃动?

②教师点拨:“下渔舟”可以理解为“渔舟下”。原来是有渔舟顺流而下,荷叶才会左右晃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4)引导发现:“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是什么描写?(动态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劳动场面)

明明是先有“浣女”的晚归而后才有“竹喧”,先有“渔舟”的穿行莲中而后才有“莲动”,可作者为何先写“竹喧”与“莲动”呢?(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密密的竹林之中,小小的渔舟也被田田的莲叶所遮蔽,起初是看不到的,等到听到竹林里有了喧声,看到莲叶纷纷地动了起来,才发现浣女、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5)教师点拨:这一联描写了人的活动。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了月夜山村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qsmim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