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意图是()
A.打击贵族势力
B.增强经济实力
C.贯彻儒家仁政思想
D.扩展秦国疆域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未提及打击贵族势力的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等,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的做法,是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实现富国强兵,故B项正确;商鞅是法家思想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的是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地,并非侵占三晋土地,故D项错误。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可知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负担,A项正确。
3.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列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合理的是()
选项
论据
论证
A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D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答案:A
解析:王安石幕僚的家族特点影响其变法过程中与北方势力的争论和矛盾,故A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故B项错误;北宋初期的“三冗”问题导致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属时间维度,故C项错误;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导致其观念具有复杂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4.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赋税政策变革利于商业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
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即采用“折银缴纳”的办法,使棉花大量涌入市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排除A项;棉花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并不能减轻农民在粮食生产方面的负担,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没有将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水平与北方进行比较,故排除D项。
5.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自此,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综合成就较高B.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C.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 D.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不同时期对王安石的评价不同,梁启超重视王安石变法与近代社会变革思潮相关,故选B项;“综合成就较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了不同时期对王安石的评价不同,与全面客观认识历史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6.清末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北洋政府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1924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
A.清末新政促进了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
B.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
D.清末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可知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清末新政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政治民主化进程和“预备立宪”,故排除B、C两项;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排除D项。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共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doc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