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莱姆病

英文名:Lymedisease缩写:

别名:莱姆氏病;莱姆疏螺旋体病;赖姆疏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疾病代码:

ICD:A69.2

概述:莱姆病(Lyme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由来已久。1900年欧洲的皮肤病文献中已有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chronicummigrans,ECM)的记载,1905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开始有ECM的病例报道。1975年又在该州的Lyme镇发生曾被诊断为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流行,称为“Lyme关节炎”。1978年证明该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所以称为莱姆病。1982年从蜱体内分离到螺旋体,1984年证实此病原体属包柔螺旋体属(Borrelia),亦称疏螺旋体属。由于本病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自1975年Steere首先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以来,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相继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与宿主动物莱姆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现已查明有30多种野生动物(鼠、鹿、兔、狐、狼等),49种鸟类及多种家畜(狗、牛、马等)可作为本病的动物宿主。其中啮齿类动物由于其数量多、分布广及感染率高是本病的传染源。美国以野鼠中的白足鼠和驯养动物中的白尾鹿为主,我国报告有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白足鼠及棕背等。因此认为本病疫源地的存在是伯氏疏螺旋体通过动物-蜱-动物的传播循环而建立起来的,然而,我国从小型啮齿动物胎鼠分离到病原体,表明垂直传播也是疫源地维持的重要方式之一。鸟类有很大散布蜱类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候鸟。近来调查我国黑龙江与四川省某些地区大型动物,发现狗的感染率为38%~60%、牛为18%~32%、羊为17%~61%之间,这些大动物宿主感染后,血清中可查到抗体,但不表现症状,可能在维持媒介的种群数量上起着重要作用。患者仅在感染早期血液中存在病原体,因而作为本病传染源

2

的意义不大,但含有螺旋体的血液,经常规处理及血库4℃贮存48天仍有感染性,应警惕经输血传播的可能。

2.传播媒介本病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硬蜱,欧洲疫源地主要为蓖籽硬蜱(lxodesricinus),北美东部疫源地主要为肩突硬蜱(I.scapularis,过去误定为达敏硬蜱I.dammini),北美西部疫源地主要为太平洋硬蜱(I.pacificus)。东亚疫源地在我国东北林区全沟硬蜱(I.persulcatus)为优势蜱种(占80%),带螺旋体率高达20%~50%,因而成为北方林区主要传播媒介。长江中、下游林区疫源地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为优势蜱种(占85%),带螺旋体率为16%~40%,提示为该地区的重要生物媒介。我国南方疫源地的粒形硬蜱(I.granulatus)、寄麝硬蜱(I.moschiferi)均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也是本病传播媒介。

硬蜱的生活史包括三方面,即未成熟期(蚴虫、若虫)、成虫期及寄生宿主类型。观察肩突硬蜱2年的生活史,需经鼠、鹿等宿主才完成。幼虫(6腿)阶段极少使人感染,主要使人感染的是若虫(8腿)至成虫阶段(图1)。调查证明若虫是莱姆病的主要传播虫期,因其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流行一致,且有14%~17%的病原感染率,成虫虽然感染率可高达30%~100%,但活动期在冬季,也易被人发现,故是次要传播虫期。蜱也可经卵传播螺旋体。在一般情况下,硬蜱常在森林附近或沿着动物足迹或小道,爬到植物(草或灌丛)尖端,一旦宿主接触到这些植物,蜱就能爬入宿主叮咬吸血。由于蜱细小,叮咬又无痛,常未被注意。

3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本病原体普遍易感。重疫区可有10%~20%的居民受过感染。人体感染后可表现临床上的莱姆病或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两者比例大致为1∶1。感染后可出现高效价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前者多在4~6个月内降至正常水平;后者可保持数月甚至数年。也有报道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升高3~4年后仍出现莱姆病临床症状,因而此IgG抗体对人体是保护作用还是致病作用,尚待研究。

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莱姆病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特别是在北半球分布广泛。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报道均有本病发生,其中以美国最多,病例已遍及49个州。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从1982年开始监测以来,至今已有10万病例报道。欧洲各国每年也有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