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追“新”
【摘要】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教学实践不只是授知识,培
养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
力。
【关键词】双减”;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因材分层
去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一一“双减,在双减新学年下,整个教育界大变
革。文件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
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
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双减一词一出,最直击教育教学工作的便是作业问题。对于学校来说,最重
要的莫过于作业的减负增效。
“双减”的实质不是减,而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业如何“迎合”
“双减”,“双减”背景下作业如何“追”新,以达到减负增效。对此,笔者展开
研论。
一、“双减”背景下的作业问题
据相关调查,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学生作业在各个环节上存在较大的
问题,特别是在作业设计方面,问题层出不穷,例如:作业单一、作业目的性缺
乏、作业难度参差不齐、作业呈现类型单一、具体作业内容指向性不强、作业差
异性缺乏、作业时间长短控制不好等。这些问题都体现当前学校作业系统的不完
备。
“双减”政策出台前,各学科教师对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老师将较多
的精力投放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认为作业是课堂的附属品,几乎
没有作业设计这一概念。长期以来,对作业设计模糊概念,布置作业贪多贪全,
极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作业的效果性。
稍愿意思考的教师也很少自主设计作业,多数依靠教辅或别人设计的课业,
形成了一贯的“依赖心理”和“拿来主义。
二、“双减”作业要求分析
首先,我们来思量一下作业的定义: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和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实践、
思维等能力的提升也可通过作业体现。
学生课堂学习是初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想要将知识技能转化成解决问题,提
高水平的能力,必须要通过练习、作业等方式实现。所以,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
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互补,也是推动学生独立学习、培养恒心毅力、
自我约束、学会时间管理和快速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双减政策下,要想真正为孩子“减负”,关键还是要解决作业设计问
题。
三、作业设计追“新”
关于作业设计的浅见,笔者以本校近两年来的学生课业活动安排设计为例展
示论述。
(一)压减作业的间
众所周知,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但很多老师为了达到自以为的效果,通
常自顾的布置,忽略了学生年龄和实际接受能力。在一定的范时长围之内,作业
的时间越长越好,若超过了关键时间点,学生做作业时间越长,其接收效果越差,
且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再次面对作业,只会把它当成硬性任务,敷衍了事,大
大打了折扣。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第一要充分考虑作业时间的长短问题。
在笔者刚进入本校,学校每周一、二、四下午便设计了社团活动课,每周的那三
天,孩子们自由选择学校的社团课:手工、书法、围棋、合唱、足球、科学等项
目,而参加了社团,那么回家的作业便会相应减少。那时没有“双减概念,社
团活动课也不是十分完备,但无形中也渗透了一个概念:释放孩子的天性,为其
减负。通过不断摸索改革,直至去年开展了“周三无作业日”,每周三统一进行
音体美特色活动课程,与“双减”的需求不谋而合。每到周三,老师尽量将书面
作业在课上解决,放学后各科均没有作业,不仅如此,也不需要背书包回家,实
实在在的“减负。再到现在,结合“双减背景,本校不仅继续开展“周三无
作业日,而且在周五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特色社团活动,整个年级为单位,学生
自主选择年级组里开展的主课社团,如硬笔书法、作文提升、趣味科学、兴趣数
学等以主科为依托拓展的社团课程,拔高学业,减轻作业。这些课程在课后延时
服务中,发挥了重要角色,成为学生的最爱。本校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孩子们
减了负,也让孩子对校园学习生活多了期待。
(二)作业因材分层设计
大家都熟知,班级孩子的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孩子的认知和接收能力都有所
不同。在课堂上,我们懂得因材施教,那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因材设
计。很多老师布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