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论文 .pdf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 论文 .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建议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任务,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人才强国的

重要保证。目前,中小学德育实施过程中出现认知理念、价值导向、实

践方法方面的问题。结合国家“双减”政策,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中小

学德育发展;融合体育精神,拓宽德育实施途径;价值导向引导,社会、

学校和家庭,多方协作创建德育环境等教育建议,为当前中小学德育提

供指导。

关键词:双减;德育;问题;教育建议

引言:文立足“大德育”观视角,认为德育内容涵盖学生思想教

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法纪教育五个方面【1】。

遵循教育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品德形成规律、对学生进行知善与行

善的教育【2】o就“双减”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主阵地功能

提出三点浅见。

一、“双减”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的内涵

新时期的德育目的旨在培育学生道德核心素养,使其日常行为符合

社会及个体发展需求,保障学校教学顺利进行。“双减”政策旨在“减

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3】借助一系列措施,夯

实全面育人理念,将学校教育拉回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强国的国策的轨

道,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培养要求。【4】

1.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是符合人的心理发展阶段性规律的教育,遵守“双减”

政策中“以学生为”、“致力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工作原则。埃

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人格发展是有阶段之分的,每个阶段

都有相对应的发展任务。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教育出现失误,将会对个体

的终生发展埋下障碍。德育在中小学校环境中,不但关注学生德育的阶

段性与长期性,而且引导学生养成和身心发展相符合的德育素养。【5】

2.面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按照“双减”指导思

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工作要求。学生对生活情境的真

实身体感受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认知,积极、主动的劳动情感体验源自于

具体情境和身体感知。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情境进行德育,进一步拓宽中

小学德育的领域与实践范围。这在保障中小学德育灵验性的同时,有利

于学生将理论化的德育概念做到“知行合一”。

3.关注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是关注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刚入学一年

级和七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的力度与关注度。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实施过程

中,不能受限于书内容,应挖掘生活中的鲜活案例、社会热点和焦点,

明晰所有德育活动最终体现在学生行为习惯上,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举止,

及时调整与反思习惯养成的策略。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地中小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双减”政策的号召,结合学校

具体校情和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方案,将德育建设通过认知理念、

价值导向和实践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1.认知理念层面的问题

若一个人在认知层面出现问题,必将会引发一系列消极的负面反馈。

只有正确的认知理念表现出来的正反馈才能确保中小学生德育在广度、

深度和高度上多方位发展。

(1)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不准。目前,部分中小学不重视德育教学

计划,生搬硬套,缺乏结合教学经验进行及时反思、加以改进。德育教

育教学资源获取路径较单一,各个学段中出现重复性学习同质化德育内

容。

(2)中小学德育和各个学科间的缺乏有效联系。一方面,没有把

“体育强国”理念融入中小学德育,体育精神的德育意义与价值尚未完

全被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学科教学对德育渗透程度有待提升。中小学

德育不应仅局限在德育教师的课堂内,应发动一切德育力量和资源,依

靠“全学科、全员育人”。

(3)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互联网促使人们在全球范围的

交流十分便捷,当然人们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却忽视了网络对受众

群体精神生活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利诱让人们冲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底线。例如,明星艺人偷税漏税,网红为增加流量弄虚作假博人眼球,

商家为获取巨额利润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冲击着人

们的认知理念。

2价.值导向层面的问题

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既可以统领中小学德育在“双减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