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观潮(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进行编排,《观潮》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从内容上看,《观潮》不仅描绘了潮水的样子,还写了作者和游人所“观”所得。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读者描绘静态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镇海古塔……每一幅画面都各有特点:钱塘江“横卧”眼前,江面“笼罩”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镇海古塔“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还有“昂首东望”的人们,所有画面为钱塘江潮的到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背景。

课文3——4自然段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重点描述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了江潮的声音;“一条白线”“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了江潮的样子;“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浪潮的样子和声音的描述让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这几个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着力点。

从课后思考题看,第一题是从朗读、背诵积累方面提出的要求,培养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第二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从全文写作顺序、重点段落写作顺序和想象画面这三个层面提示学生学习。第三题是刘禹锡的诗作《浪淘沙》欣赏,教学时可以结合《浪淘沙》和课后“资料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基于以上,在教学设计时,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文中心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通过聚焦“观”字,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在朗读中,在想象中,突破语文要素的学习,培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教学难点:能通过想象到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大脑运动操

1.出示脑力操,激发学习兴趣:爱思考,学习好,我们先来做脑力操。你能从这些诗句中读出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致吗?(出示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依次出现:黄河——西湖——庐山瀑布——钱塘江大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古诗,体验过的景色,用从文字到画面的对应联结,让学生快速进入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情境中。)

二学习任务群

学习目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子任务一:能边读边想象“潮之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地方。

子任务二:能边读边想象“观潮之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地方。

子任务三:能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明确学习任务。)

三知识点讲解

(讲解要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1.提出阅读要求。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自由读课文,感受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们交流。

过渡语: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全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的。当我们读到每个不同的部分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不同的画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们交流。

2.想象画面,感受江潮之“奇”。

同学们,现在已经读完课文了,你对哪个画面印象最深刻呢?我们可以继续用上“抓关键词句,提取信息”的方法进行阅读想象。

画面一:潮前江面图——潮来前

方法:抓关键词句,聚焦景物,想象画面。

画面二:潮头涌动图——潮来时

方法:借助问题泡泡,聚焦声音、样子,想象画面

问题泡泡:引思考。

这个泡泡框告诉我们可以从样子和声音两方面来想象画面。你能找到写样子和声音的具体句子吗?

语言实践:想象“画”。

对比视频,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画面三:潮去余波图——潮去后

方法:聚焦四字词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

画面四:人声鼎沸图——侧面烘托

方法:借助“鼎”字字理,聚焦人物,想象画面

3.画面连续,回顾小结。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观潮》所“观”之“潮”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第二层次:从《观潮》所“观潮”之“人”从侧面烘托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两个层次都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从正面和侧面感受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