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当代大陆新儒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观照
当代大陆新儒家是一个构成较为复杂、思想极其活跃的学术群体。
整体来看,当代大陆新儒家皆称继承了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终极
价值取向,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观照。当代大陆新
儒家的理论建构当代大陆新儒家的儒学理论建构,在理论起点上
表现为侧重“制度的焦虑”和侧重“生命的焦虑”两种向度。侧重
“制度的焦虑”的新儒家,从“政治”“国家”视野来展示复兴儒学
的期望。他们反复申述,当代中国社会在没有儒家制度的情况下,无
法抵挡“现代社会的邪恶”。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诸多负面现
象背后,都存在“国族”尚未建构完成的“焦虑”问题,只有儒学才
能完成将“作为文化和血缘意义上的民族(ethnicgroup)整合成作
为政治单位的国族(nation)”这一任务。侧重“生命的焦虑”的新
儒学,偏重从“生活”“文化”视野来讨论复兴儒学的问题。有学者
认为,当代中国人虽然生活日益优越,但是“内在生活少了某种东西。
许多人不知道缺的是什么,但就是不安、烦躁和抑郁”,这种情况恰
恰是“儒家展露其生活理性’的机会”。有学者主张儒学以“生命体
验、领悟、实践”为根本,“国学、儒学,都是生命的学问。每位儒
者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不断体验、领悟、实践。对我们来说,这是当下
的事,也是一辈子的事,孜孜矻矻,死而后已”。当代大陆新儒
家的儒学理论建构在理论路径上表现出“融合”还是“拒斥”西方文
化的分歧。自近代迄今,“中西”问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绕
不过去的问题。当代大陆新儒家中主张“融合”、吸收西方文化者占
据了主流。有学者认为,“就其主流而言,所谓大陆新儒学(家)’
或新时期大陆的新儒学(家)’,是受当代哲学思潮,特别是现当代
新儒学思潮的影响,面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
在马、中、西互动的背景下,以儒家哲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
极调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资源,促进儒学与现代社会相调适,
并创造性地诠释儒学精义,推动儒学现代化与世界化的学派”。有学
者提出,“仁学本体论”正是对中西哲学在近现代对话时凸显的“本
体论”核心问题的继续探讨,“吸收并回应了西方哲学的主要传统,
尤其深入分析了中西哲学本体论、生命哲学之异同,高扬了中国自己
的本体哲学”。有学者认为,西方文化正是儒学“新生”的条件,
“西方文化的到来对中国儒学而言,利大于弊。没有西学的到来就没
有儒学的新生,也没有新形态儒学。中国儒学的转化就是以儒学为主
体,融合西方文化,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当代大陆新儒家中主张
“拒斥”西方文化者占少数,但观点较激烈。有学者提出,中国传统
文化(特别是儒学)衰落最大的原因,就是“西方文化的强力化和全
球化”。其主张建立一个“儒家文化特区(或文化保护区)”,杜绝
现代科技的某种“污染”,“使儒家有了一个虽然小但却是真实的适
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状态”。有学者则认为儒家的政治理想远比西方高
明。与儒学追求“大同”理想相比,“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只是小康
之世的产物,并非尽善尽美,儒家追求的是比民主制度更高的政治理
想”。当代大陆新儒家的实践观照当代大陆新儒家的实践观照
在路径上表现为“儒学”与“儒教”两种取向。“儒学”路径的主张
者重视“生活”“民间”的维度。有学者主张建立“面向生活实践的
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的“儒学”路径,要
深入社会生活、影响大众理性。有学者提出要重视“民间儒学”之途
径,包括乡村儒学、城市社区儒学以及各地书院的重建。其主要目标
就是使儒家仁义之道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百姓的生活指引与
安身立命之道,从而实现安立世道人心的价值目标”。有学者认为,
“儒学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不仅仅是经典的解说,同时是中国人的文
化心理结构。在民间、在老百姓的内心里面,儒学的价值持久存在着;
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今天仍然受到传统儒家伦理的深刻影响。我们把
在百姓内心存在的儒学,叫作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没有自觉的儒
学”。“儒教”路径主张者认为,儒学在当代社会的复兴必须采取
“宗教”的方式,不容置辩。其中最激烈者力主以“国教”方式复兴
儒学,认为“圣王合一”“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