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激发活力

适当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设计尤为重要。积极、活跃的

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水平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

快速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

更快更主动地集中注意力。

(一)课堂实录

本节课的导入中,教师播放视频《世界名山》,映

入眼帘的世界名山,让学生深感震撼,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看完视频后教师设问:“这些山地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形成的原因是

不是都一样?”学生认真思考回答。教师简单介绍喜马拉雅山的成因,

利引入本节课内容:构造地貌的形成———褶皱。

(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山的形态更加直观地展现在

学生面前。山的不同形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如为什么会呈现出这

样的形态、不同的山体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等。学生由此产生对本

节课的兴趣,并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发出感叹,充分落实了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二、观察中融合,动手动脑思路清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

分发挥观察的作用。通过对自然事件的观察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学

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但在实际的观察中我们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天气、时间、

安全性等。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聚焦观察事物,通过动

画演示、图片展

示等方式突出教学内容。

(一)课堂实录

什么是褶皱?教师给出褶皱的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作

用下,岩层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褶皱的形成,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褶皱。同时教师充分运用身边的素材,用

纸张或书本引导学生做挤压运动,观察纸张或书本的变化。学生结合

课本知识和动画演示,回答什么是背斜和向斜、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

行判断,层层递进,得出结论。从岩层形态上看,学生可以直观地观

察到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岩层

的形成过程,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得出结论: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新

沉积的在上,最先沉积的在下。教师展示挤压后的岩层图片,引导学

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背斜岩层中间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岩层中

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教师播放自然界中背斜山、向斜谷的实

例图,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地貌形态上看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二)教学分析

背斜和向斜均是岩层受力弯曲。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动

画及书本演示褶皱的形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背斜和向斜及岩层的

新老关系。本节内容的重点之一是判断向斜和背斜,教师让学生从岩

层形态、新老关系、地貌形态上具体观察背斜和向斜,更好地发挥了

观察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推进了课

堂教学。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归纳的方法,落实了过程与

方法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三、实验中融合,突破重难点

实验是获取真理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客观直接地获

取知识,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原因,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现实中

的地理实验较难组织与实施,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容易出现混

乱,并且实验结果往往容易受外界要素影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PowerPoint展示实验图片或视频,也可从网上选取模

拟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并得出实验结论。

(一)课堂实录

教师提出疑惑:“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学生讨论思

考。教师讲解现实中往往会形成地形倒置的反地貌,如“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投影实际生活中地形倒置的地貌,结合书本27页图2.1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的反地貌”。教师播放实验视频,

展示海绵在不断受到挤压后的状态,提醒学生观察背斜顶部和向斜槽

部在长期受到外力挤压作用后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观看实

验后讨论得出:海绵向上弯曲处受张力,出现

了裂缝,向下弯曲处受压力,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教师总结:海绵向上弯曲处相当于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

岩石破碎,容易受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谷地;而海绵向下弯曲处

类似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力的作用,岩石较坚硬,不易侵蚀,保留

下来形成山地,从而形成我们说的地形倒置。教师用动画演示地形倒

置过程。

(二)教学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