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高阶考法专题一:把握文本特征(解析版).docx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高阶考法专题一:把握文本特征(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信息类文本高阶考法专题一:把握文本特征

(解析版)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3

新课标Ⅱ卷

材料二最后两自然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分析论

证语言

①论证分析是一个综合性考点,可以单独考,如考查论证思路和论证语言,也可以综合考,如考查论证特点

②今后考查趋势相对灵活,切入口会较小

2021

新高考Ⅰ卷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分析论

证思路

新高考Ⅱ卷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分析论

证结构

2020

新高考Ⅰ卷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分析行

文脉络

命题角度1分析论证思路

根据其论述的特点,信息类文本可分为解说性论述、证明性论述、思辨性论述等类型。但不论是哪一种,其论证的思路无外乎句子层面的思路、段落层面的思路和篇章结构的思路。对论证思路的分析,就是要厘清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通过什么方法和步骤去论证观点的。

命题角度2分析论证语言

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点非常鲜明,高考中考查最多的是语言的严密性和特定作用。分析词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时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近年来,命题者加大了对论证语言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教材中的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从语言入手分析论述特点,以此提升思维品质。

分析论证语言作用“3思考”

1.把握行文的表达特点。通读全文,思考作者的行文特点,这里既包括结构特点,也包括语言特点,由此可以从整体上看出“论证语言”的基本特点。

2.厘清论述的内在逻辑。对论证语言的分析,离不开作者论述的内在逻辑,深入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把握词句的运用特点,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即可找出论证语言的作用。

3.分析词句的特定用法。作者的表达意图不同,所使用的论证语言也不同。或用语气词、反问句,或用特定标点符号,或用修辞手法,或用整散句式,或引古诗文名句,要关注这些用法的特定作用。

命题角度3分析论证特点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论证特点是信息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考查题型,一般要从论证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角度来考虑。

论证特点分析题“3抓”

1.抓论证方式和结构特点

(1)论证方式主要有立论与驳论两种。一篇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方式多数情况下是立、驳结合,或以立论为主,或以驳论为主;或先立后驳,或先驳后立,或边驳边立。

(2)分析论证结构特点,首先要看全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是“总—分—总”,还是“总—分”,或者“分—总”。其次要看各部分的特点,如引论部分,中心论点(论题)的提出是单刀直入还是借助“由头”;本论部分,是并列式、层进式还是对照式,或者立驳式。

2.抓论证方法使用特点

具体说来就是看其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如常见的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比喻法,或者因果论证、类比论证等。

3.抓论证语言特点

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是准确、鲜明、严密。在这些总特点之下,再看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如讲究幽默、风趣,或者通俗、生动等。

专项训练:

一、(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么,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