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贯通之建模学习课堂“几时、几时半”课例报告.docx

目标贯通之建模学习课堂“几时、几时半”课例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标贯通之建模学习课堂“几时、几时半”课例报告

临港世外“师之蕴数学教师工作室”持续落实“数学课标植根课堂的课例研究”,本文以“目标贯通的建模学习课堂”“几时、几时半”教学为例,探索“九年一贯初小衔接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经验,领悟初小衔接“目标贯通的建模学习课堂”路径与方法。

课前联系生活,通过学生动手制作钟面,掌握认识钟面上的基本要素。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操作,明确数的位置以及时针、分针的特点,加深了印象,实现让理论联系生活经验。教学从设置问题情境开始,到选择合适的探究工具,重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操作,逐步强化几时和几时半、时针和分针的特征,归纳出共性。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中,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特征,并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规律,理解数学概念。“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探究环节都是通过每个学生多重感官的参与,在画一画、拨一拨、练一练、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的,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了探究能力。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提升学科素养”的主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提升数学素养。

【观察要点】

根据“师之蕴”课例研修的观课惯例,从课时目标具体化(数学素养)、教学语言术语化(实操素养)、课堂环节对应性(先学后教)、师生互动启发性(以学定教)、自主建构的有效性(少教多学)等观察要点观评课。

【文本解读】

1.课标衔接。数学课标明确要求小学低段学生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探索动手操作,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连一连的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协作,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探究“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学生学会辨析,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兴趣。

2.单元素养。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计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认识钟表”。教师要利用现有的钟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教学模型,并解释和利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学生合作交流之前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在此之上的交流会更加有效和深入。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教师要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钟表,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时间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在几时、几时半教学中主要结合了小胖一天的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联系到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初步体验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同时又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要求把时钟拨到整时、半时;按要求画分针的位置)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几时半,从而初步建立起时间的观念。

3.课题解读。“几时、几时半”是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一)”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钟,能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几时、几时半,并掌握24时计时法。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的方法。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等角度不同,在探索时必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思维多样化。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多样的,要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A班共有27个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8人。B班共有27个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1人。一年级新生好奇心比较强,刚刚结束了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学生对学校生活有一定的适应性。数学成绩较为平稳,学生学习习惯比较良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思维敏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不爱举手,学习方式不当,或者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没有及时跟随教师的思维,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造成作业上交不及时,久而久之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