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上阕在描绘景色时所运用的“炼字”艺术。因此,本课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在“炼字”的基础上总结上阕所绘之景的特征,探究苏轼在写景上的艺术化加工;

2.赏析下阕所怀之人的形象特点,探究苏轼在写人上的艺术化加工;

3.缘景明情,缘人明己,思考苏轼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任务探究一 万物皆染我色彩——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

【任务导引】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这首词缘情绘景,缘景明情,因人设物,情景交融,使笔下的意境意味幽远。

【任务设计】

1.课前预习:绘出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所描绘的赤壁图景。

2.展示学生画作。

3.问题探究:

元丰五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三咏”:“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书法”“千古文章”《前后赤壁赋》。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中描绘赤壁之景的词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前赤壁赋》)

(1)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要点:词中景雄奇壮阔、惊心动魄;赋中景平静美好、广阔明朗。

(2)苏轼游赤壁所见的江水,出现在词与赋中迥然不同,哪一段更符合实际情况?

要点:从季节、地势、游玩方式上来考虑,赋中景更符合整体的景致实况。

(3)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一段,苏轼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要点:营造旷远深邃的意境、千古兴亡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自己画,能够更直接地感悟词中所绘赤壁图景的特点。

②在与同期作品《赤壁赋》的对比中,分析苏轼在词中对所见之景的艺术化加工。

③明确这样加工的用意:营造怀古氛围,为下阕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任务探究二 一代儒将垂青史——赏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任务设计】

课前预习:

(1)假设周瑜出席“千古风流人物”大赛并拿了奖,请你依据《三国志·周瑜传》,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

(2)结合你对周瑜的了解,为周瑜画一张像。

2.展示学生撰写的颁奖词,看正史中的周瑜。

3.展示学生画作,说“我”眼中的周瑜。

4.回归文本,品苏轼笔下的周瑜。

5.问题探究:

(1)三种角度看周瑜,他的形象有何异同?

要点:正史全面客观,自画形象直接,文本重点突出。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删去其中哪一句,对于展现周瑜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没有太大影响?

要点:“小乔初嫁了”。

(3)史料记载,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而周瑜娶小乔是在建安三年,两件事相隔十年之久。为何苏轼要特意加上这件事,还说“小乔初嫁了”,是他错了吗?

要点:这是一种缩小化的夸张,从三个方面突显周瑜的意气风发,反衬自己的失意惆怅。

【设计意图】

①读正史,看周瑜,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以及性格爱好;让学生自己画周瑜,能够反映学生心中对周瑜最直接的印象;回归文本,明确苏轼笔下周瑜的形象特点,能够反映他为何仰慕周瑜。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比较饱满。

②从三种角度看周瑜,可以发现赤壁之战是其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周瑜最具有标志性的名片,这也是苏轼游赤壁会“遥想公瑾”的原因,呼应任务探究一的落脚点:以赤壁之景引出赤壁之人。

③在选材上,苏轼除了选取赤壁之战外,特意加上“小乔初嫁了”一事,这是正史和学生画作中都没有强调的内容。品读这一句,分析苏轼在词中对所怀之人的艺术化加工。

④明确这样加工的用意:美人衬英雄;夸张手法突显周瑜的春风得意、年轻有为,反衬自己屡遭失意、早生华发;纳小乔一事,间接反映了孙氏兄弟对周瑜的信任和器重,暗含苏轼怀才不遇、有志难骋的感慨,为抒情服务。

【基础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汇于空谷的万道细流,应厚重如贝斯轰响;那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定如铜管齐鸣般雄浑。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