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雷雨》第二课时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围绕文章情感变化、人物描写、环境渲染等核心要点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培养其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素养。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以问题驱动、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与人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雷雨》中的语言特色、情感变化及人物性格,学生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感受作品中的审美情感,学生将提升审美素养,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文学常识,如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
-学生对《雷雨》第一课时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括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喜欢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的转折。
-学生具备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倾向于小组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理解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上遇到困难。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
-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能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语文》
-投影仪/白板
-笔记本电脑
-文学作品分析资料
-课堂讨论引导问题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互动式学习软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与《雷雨》情感氛围相契合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突如其来的情感变化?请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将话题转向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雷雨》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要人物和故事背景。
-教师针对第二课时内容,讲解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和象征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雷雨”、“沉默”、“哭泣”等,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在情感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3.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在《雷雨》中,你们认为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情感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处理与父母、朋友之间的情感冲突?”
4.巩固练习(用时5分钟)
-教师给出一段关于《雷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课堂小结(用时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情感变化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情感变化,学会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6.作业布置(用时3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雷雨》情感变化的短文。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雷雨》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学会了如何从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深入解读文学作品。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4.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学生通过学习《雷雨》,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冲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6.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后作业中,撰写出有深度的短文,展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8.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文学的热情。
9.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互动交流等。
10.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了核心素养,包括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课后服务科普课程.docx
-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docx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很诚实》教学设计.docx
- 第13课 AI智慧农贸:探究图像识别的过程说课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 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docx
- 导言课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 沪教版(上海)数学高三下册-18.4 实例分析_2(教案).docx
- 第3.3课 星座(教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大象版).docx
-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一节《结构功能的实现》1教学设计.docx
- 阶段基础练(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