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的识仁篇和定性书.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颢的识仁篇和定性书

程颢的识仁篇和定性书

程颢的《识仁篇》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

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

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

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

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

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

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

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

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

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

也。”(《程氏遗书》卷二上)这是二程的学生吕大临所记的一条程颢的

语录。后来人把这条语录作为一篇文章,并为之加上一个题目:《识

仁篇》(例如黄宗羲《宋元学案》)。“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程颢对于

宇宙、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万物本来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有着休

戚相关的内部联系。他认为,学道学要首先明白这个道理。但道学并

不是一种知识,所以仅只“识得此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实在达

到这种境界,要真实感觉到自己与物同体。这种境界叫作“仁”,达

到这种境界的人叫作“仁人”或“仁者”。程颢比喻说:“医书言手

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

已不贯,皆不属己。”(同上)既“不属己”,不但空谈“爱人”是假话,

即使为己利的目的真作些“爱人”之事,也不是真实。上边所讲,程

颢所说,“至诚恻怛之心”,“《关雎》、《麟趾》之意”,都是真

正的“仁”的表现,以至义、礼、智、信都是“仁”的表现。

所以,既“识得此理”,还要“以诚敬存之”。“诚”是没有虚

假的,用道学家的话说,就是“不妄”。“敬”是心不分散,用道学

家的话说,就是“主一”。“以诚敬存之”,就是实实在在地注意于

“浑然与物同体”这个道理。这就够了,不需要防守自己,怕自己的

行为有误,也不需要再事追求,怕这个道理有错。

“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浑然与物同体”。这个

“物”就是指的一切东西,它就是一切,就是宇宙。哪里还有什么东

西能在一切东西之外呢?既不可能有什么东西能在其外,所以也就不

可能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对,所以“与物无对”。既然“与物无

对”,那就是“绝对”。这就是“绝对”这个名词的确切意义。这不

是说,程颢所说的“与物无对”与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有什么

共同之处,只是说,这个名词有这样的意义。

道学家所说的“太极”也有“与物无对”的意思,不过二程都没

有用这个名词。

既然“我”真实觉得“浑然与物同体”了,所以“天地之用,皆

我之用”。孟轲说:“万物皆备于我”。这都是说明天地万物皆与

“我”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并不是说,自然界的现象都是“我”所

作为,如自然界刮风下雨,就能“呼风唤雨”。这种境界的哲学意义,

打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中国哲学称为“合内外之道”。

照道学的要求,这个“合”不仅是知识上的事,还需要反过来看

看自己是否真有这种精神境界,是否真正感觉到如此。如果真有这种

境界,真是如此,那就是“反身而诚”,那就可以有最大的快乐(“乐

莫大焉”)。如若不然,仅只是在知识上认识有这个道理,而实际上仍

然觉得自己是自己,万物是万物,主观是主观,客观是客观,尔为尔,

我为我,那么,即使努力要取消这种界限,那也还是“以己合彼,终

未有之”,那也不能有乐。这就回答了什么是“孔颜乐处”、“所乐

何事”那些问题。这种精神境界正是张载的《西铭》(《订顽》)中所说

那种境界,不过张载是用形象思维的语言说出来,而程颢则是用理论

思维的语言说出来。

程颢于下文又指出,所谓“以诚敬存之”的修养方法就是孟轲所

说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必有事焉而无正,心勿

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必有事焉”,就是说,要坚持

这个道理,有这种精神境界,自己也要求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可是也

不能操之过急,要求速效。如求速效,这就叫“助长”。如像孟轲所

说的用手拔苗,叫它快长,如果若此,那苗不但不能长,而且会死的。

这个方法,总起来说,就是“勿忘”“勿助”。凡是养什么活的东西,

都需如此。如同养花,既不能把它忘了,不浇水,不施肥,也不能浇

水、施肥过多,或甚

文档评论(0)

188****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