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课件.pptxVIP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一)探究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的类型

(1)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2)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引”,本义是拉开弓,如“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引申义:援引,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3)比喻义,也属于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词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比喻义是勇士、武臣,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4)假借义,词的义项与本义毫不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就是古文中常常出现的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莫”本义是日落(甲骨文“莫”字像日在草中,表示日落之时,即傍晚的意思),假借为“没有”。;2.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行联想。比如,亡,《说文解字》解释为“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亡。由“逃跑”这个意思可以引申出物丢失不见和人的死亡等。

(2)抓住词义引申的一般趋势:①由具体到抽象,如“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用其本义。后来,用“爪牙”比喻卫士、武臣,如《诗经·小雅·祈父》中的“祈父,予王之爪牙”。;还可引申为亲信,党羽,如《世说新语·伤逝》中的“今腹心丧羊孚,爪牙失索元”。②由个别到一般,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物的端或尾,再引申为微小、浅薄。③由实到虚,如“果”字,由果实引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连词。

(3)了解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①类似联想。如“引”本义为“拉开弓”,引申为延长、牵引、引导等。②接近联想。如“兵”本义为“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③对比联想。如“去”本义为离开,引申为废除、舍弃等。;(二)把握古今意义的不同

1.古今异义的类型

(1)词义扩大。即词义从古义发展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如

体:古义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后来词义范围扩大,指整个身体。成语“五体投地”是说头和四肢这身体的五个部分都接触地面,而绝对不可以理解为五个身体接触地面。这里的“体”,保留着古义。;(2)词义缩小。即词义从古义发展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如

臭:古义指气味,包括香气和难闻的气味。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难闻的气味,即今天所说的臭气。成语“乳臭未干”“无色无臭”中的“臭”,指的都是气味。;(3)词义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移动到另一个范围,这种现象更是大量存在于成语中。如

闻:古义是知声,即耳朵对声音的感知;现在的意思是知味,即鼻子对气味的感知。“不闻不问”“耳闻目染”等成语中的“闻”都保留了古义。;(4)词义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的词义包含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表明说话人的态度。有表示肯定满意的,这就是褒义;有表示不满贬斥的,这就是贬义。一些词的感情色彩古今也有变化,这在成语中也有所体现。如

危:古义端正,引申为正直,是褒义词;而今义是危险,是个中性词,从褒义变中性。危言正色:指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言逆耳:意为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这几个成语中的“危”都保留了古义的褒义。;

(5)词义程度轻重的变化。如

诛:古义是责问、谴责;今义词义加重,引申为惩罚,再引申为杀死,如诛杀。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这里的“诛”,程度较轻,保留了古义。;2.古今异义示例;词语;(三)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

词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阅读古诗文时,要注意避免以今律古。而学习现代汉语词语,尤其是从古代沿用而来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而误用。了解成语的来历,或者理解成语中某些字的含义,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词义。如“不赞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不赞一词”是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来也指一言不发。如果将“赞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