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从史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特点(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可避免多党制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稳定局面,又可避免无视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脱离社会现实的弊端。(2)民主政治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前者是后者的内容与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体现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健全与保障,但是没有政治的民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者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利于推动一定的道德普及,严格的执法有利于弘扬道德精神。道德确立的基本价值为立法指明了方向,为执法、守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4)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宪法和其他法律的权威需要全社会的维护。依法治国不是强迫人民群众接受法律,而是绝大多数公民自觉遵守、运用和维护法律的过程。史家评述赵喜平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建设》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包含了法治政府的一般性,同时又囊括了国情特殊性,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能够满足正义的宪法法律,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从而提供公共的服务与产品,接受全体公民的监督,对于任何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需要及时纠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典型例题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要求掌握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解题指导: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史料实证材料一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既不应故步自封,又不可全盘西化,面对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方克力先生提出了一条综合创新的方法论,即“马魂、中体、西用”。当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同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建设要适应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摘编自高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灵魂和基石》材料二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示:(1)必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势在必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把握正确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论从史出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1)深厚的历史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秉承服务人民、教育大众、促进和谐的宗旨。(2)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