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多连杆后悬副车架结构及衬套优化设计
姜欣1,唐晓峰1,俞斌1,张猛1,赖宇阳2
(1.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1201;
2.北京树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62)
摘要:文章结合某车型开发工作,针对该车型所采用的新型四连杆后悬架系统,通过科学的
优化思想,采用先进的多学科优化技术对后桥结构及衬套刚度进行了全面优化设计。满足了后
桥前期相关的车辆动力学、结构、振动噪声等关键指标以及重量最优化的要求。同时,文章对
遗传算法、模拟退火及混合多梯度探测等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该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论证。这对于底盘关键系统的前期开发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连杆悬架;后副车架;衬套;优化设计
CradleStructureandBushingMulti-disciplinaryOptimization
inMulti-linkRearSuspensionDevelopment
JIANGXin,TANGXiaofeng,YUBin,ZHANGMeng
PanAsiaTechnicalAutomotiveCenterCo.,Ltd,Shanghai201201
Abstract:Theworkinthispaperisfinishedinavehicle’sdevelopment,therearcradlestructure
andbushingstiffnessinthenew4linkrearsuspensionisoptimizedbytheadvancedoptimization
technique.Wegetanoptimizedresultwhichcanmeetthevehicledynamics,structureandNVH
requirementintheearlystage.Meanwhile,wecomparedanddemonstratedtheGA,ASAandPEthree
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methodsinthissystem’sapplication.Thispapercanbeareferencefor
automotivechassissystem’sdevelopment.
Keywords:Multi-linksuspension;Rearcradle;Bushing;Optimization
前言
优化设计,开发满足前期车辆动力学、结构、NVH、
重量等多学科要求的最优化后副车架结构以及悬架
随着优化设计技术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衬套刚度,为后续整车开发提供坚实可靠的架
应用优化设计进行产品开发成为工业界所公认的最构基础。
科学有效的开发方法,全球各汽车公司也越来越广1.后悬优化设计参数及优化工况定义
泛的应用优化设计进行车辆的早期设计开发。底盘
在悬架硬点及布置策略确定之后,我们根据这
系统作为国内各大整车厂以及研发机构的开发重点
些要求建立了初始后桥的几何模型。对于四连杆后
和难点,如何用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一辆新车型悬架
悬架,采用了常用的井字梁副车架结构形式。初始
等关键系统的早期开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在某车型的多连杆后悬架
数模如图1所示。
开发过程中,根据硬点及总布置要求,通过科学的
试验设计、近似模型以及多目标优化开发过程进行
…
…
7.37KN/mm
A连接点X方向
72.09KN/mm
A连接点Y方向静刚度
11.17KN/mm
A连接点Z方向
…
…
5.1KN/mm
B连接点X方向低频
64.3KN/mm
B连接点X方向高频动刚度
…
…
27.54
K/C特性A
5.23
K/C特性BK/C
…
…
23.6dB
N1Hz
图1.初始后悬架几何模型
p/f
N2Hz
N3Hz
20.2dB
23.9dB
1.1.优化设计工况定义
与后悬架相关的车辆指标包括重量、空间、结
构耐久、车辆动力学、NVH以及安全性几个方面。
从该车型的实际开发角度考虑,在前期设计阶段与
后副车架结构与衬套相关的工况要求有:副车架重
量、结构静刚度、模态、动刚度、整车声压频率响
应函数(p/f)以及部分后悬K/C指标。其中静刚度包
括副车架与各控制臂以及横向稳定杆相连的8个点
的x/y/z三个方向的静刚度;动刚度包括副车架与各
控制臂、横向稳定杆以及与车身连接点共12个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Hi5622V100 (海思AX3000低成本路由器wifi芯片)用户指南.pdf
- 2023年保安员笔试考前题库500题(含答案).pdf VIP
- 2024年联通智家工程师(初级)认证理论备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2012款陆风X8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doc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安徽专用)专题08 解答题压轴题(几何综合(一)(学生版).docx
-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方案.doc VIP
- 2016年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doc VIP
-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书.doc VIP
- (完整版)军事地形学.pptx
- 联通智家工程师初级认证理论备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