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ptx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

史料阅读: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思考1:西汉初建,汉高祖论功行赏,他为何“以萧何功最盛”?思考2:为什么户口多少对国家来说很重要?(1)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根本目的)(2)维护统治秩序(3)维护等级特权……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一)战国时期——大规模制定户籍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思考1:战国出现户籍制度,你认可该观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庚之子?一夫?之子疪一夫未在典憙之子庚一夫凥郢里司马徒箸之妻曰某亡不会封子大女子某未有夫子小男子某包山楚简·简7—8云梦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互证;(二重证据法)多种实物史料互证。(孤证不立)思考2:战国时开始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原因是什么?①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限制人口迁徙,稳定农业生产)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兼并战争、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思考3:战国时期的户籍主要登记哪些信息?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二)秦朝——分类登记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里耶秦简户籍簿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思考:秦朝的户口登记相比战国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妻曰某亡不会封子大女子某未有夫子小男子某高六尺五寸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是征发赋役的依据。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小农经济发展;征发赋役的需要。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三)汉朝1、西汉——编户齐民(1)管理:(2)登记:(3)维护: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编户齐民: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土地资产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不得无故迁徙,若擅自流亡,被抓到就要被罚做官奴。年龄资产籍贯相貌姓名身份田赋较轻,但人头税和徭役繁重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三)汉朝1、西汉——编户齐民2、东汉——户籍散乱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四)魏晋南北朝1、西晋:“黄籍”2、东晋:3、东晋后期和南朝:“黄籍”“白籍”思考1:东晋政府为何给予白籍特权?政治:维护北方士族的利益以取得支持;经济:吸引北民南迁以促进南方的开发。思考2:给予白籍特权带来的问题?“土断”作用:①增加了国家的赋役;②打击门阀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③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五)隋唐时期1、隋朝:“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通过大索貌阅,新增成丁人数44.3万,新附人口164万。“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食货志》思考1:结合隋唐的赋役和土地制度,思考隋唐时期强化户籍管理的原因?作用:①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也打击了地方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②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2、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隋:租调役唐:租庸调思考2:秦汉至隋唐时期,户籍制度、赋役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关系?以人丁、户为单位征收以均田制为基础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强化对百姓的人身控制,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户籍、赋役、土地三位一体,联系紧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六)宋元时期1、宋朝:材料:宋代“不立田制”,土地兼并严重,按人头纳税易致赋税不均,故纳税根据土地来算……适应了土地私有的社会发展要求。户籍与土地、赋税制度开始分离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与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①延续两税法以土地、资产为主的征税标准;开放的户籍制度:客户、商人、佣工和流民都可以流动。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宋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②“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③商品经济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化。户籍:核心是控制人口赋税:以土地、资产为标准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一:历代户籍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