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高分子聚氨基酸生物制备.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性高分子聚氨基酸生物制备

摘要:聚氨基酸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氨基酸共聚物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降解

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点。随看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必将有力地促进这类材料在生物领域各个方

面的应用。

关键词:聚氨基酸,Y-聚谷氨酸,•「聚赖氨酸

聚氨基酸材料在降解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天然的小分子氨基酸,因此材料无毒,具有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容易被机体吸收和代谢,是一类生物降解高分子,至今已有许多通过化学合成的聚氨基

酸被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在医学领域如药物控释、手术缝线和人工皮肤等方面具有广

泛的应用。Hoste和Giammona等人分别研究了聚谷氨酸和降解性。但是,聚氨基酸的溶解性差别较

大,只有少数的聚氨基酸溶于水,大多数都是疏水性的,能溶于通用溶剂的也不多,降解周期及速度很

难控制,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通过向材料中引入第二组分制备共聚物是改善高分子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共聚物分子

量、共聚单体种类及配比等控制聚合物材料的降解速度和周期。不同结构的共聚物把不同材料的优点

结合起来,能赋予新材料特殊的性质。

1.Y-

聚谷氨酸

Y-[Poly(y-glutamicacid),y-PGA]D-/L-

聚谷氨酸是由谷氨酸通过丫-酰胺键聚合而成的一

种高分子阴离子多肽型聚合物。生物合成的Y-聚谷氨酸通常由500-5000个谷氨酸单体组成,分子量

10kD-10000kD,D-(y-D-PGA).y-L-(Y-L-PGA)Y-

为立体构型分为丫-聚谷氨酸聚谷氨酸和聚

D/L-谷氨酸(y-D/L-PGA)3种。Y-聚谷氨酸主链上含有大量游离竣基,可发生交联、螯合、衍生化等反

应,具有强水溶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随看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Y-聚谷氨酸作为可生物降

解高分子材料已备受关注。

1.1.Y-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

Y-聚谷氨酸生产主要有化学合成法、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3种。前两种方法因合成的Y-聚谷

氨酸分子量低、副产物多且成本高等无法实现工业化应用。微生物法合成的冶聚谷氨酸最早于1913

年由Sawamura在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发现。1937年Ivanovics等从—种致病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炭

疽芽孑包杆菌的荚膜中分离到冶聚谷氨酸。自1942年Bovarnjck等发现丫-聚谷氨酸作为一种发酵产

物能自由地分泌到培养基中后,人们发现多种芽孑包杆菌能在胞外积累Y-聚谷氨酸。上世纪90年代

以来,伴随丫-聚谷氨酸在材料领域优越性的展现,国外对Y-聚谷氨酸的微生物法制备研究越发活跃,

主要集中在筛选高产野生菌株和进行菌种改造,以期适应工业化需求。

合成Y-聚谷氨酸的微生物主要是芽砲杆菌属的细菌。最早在炭疽芽砲杆菌的荚膜中发现的Y-聚

谷氨酸,属于组成型,能增强毒力,配合外毒素抑制宿主的吞噬作用和逃避哺乳动物的免疫防御系纟充

而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菌株主要是地衣芽孑包杆菌和枯草芽孑包杆菌,其合成的Y-聚谷氨酸属于分泌型,

通过膜转运到细胞外,作为一种保护因子抵御恶劣环境,或细菌饥饿时的营养物质。此外,Niemetz与

Hezayen分别发现盐碱球菌和古细菌能在极端强碱或高盐环境下合成Y-聚谷氨酸,通过Y-聚谷氨酸

的强结合水能力使菌体不致急剧失水。

1.2.y-聚谷氨酸合成酶体系

多酶复合体大多通过一种非核糖体依赖方式(硫模板机制)进行多肽的合成,通常对氨基酸前体

具有高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的肽段较小,而且肽链中的氨基酸曲E列非常严格。对于链极长的Y-聚谷

氨酸来说,其合成不同于硫模板机制,采用的是一种更加独特的膜酰胺连接酶方式。

2004年Ashiuchi等第一次成功分离到枯草芽砲杆菌的细胞膜成分,在ATP和D-谷

氨酸存在下体外合成了Y-聚谷氨酸,而胞质和胞外酶成分都无法合成冶聚谷氨酸,说明PgsBCA系

统定位于细胞膜上;

文档评论(0)

153****4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