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佛教传入西学东渐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东亚文化圈中华文化的西传【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洛阳伽蓝记》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魏书》两汉时期,佛教能不能被中国民众广泛接受?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

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集?蒿里行》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列传?阮籍》310年整个黄河流域遭受蝗灾,草茎树叶甚至牛马毛都被吃光,接着发生大瘟疫。——译自《晋书?食货志》材料二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时代背景: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凄苦。统治者:麻醉人民,维护统治。

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材料三孔孟礼教,与我何干?——阮籍魏晋名士纵情山水,追求感官刺激。——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世说新语笺疏?汰侈第三十》材料四……而社会民众,亦以身丁茶毒,佛讲未来,堪资慰藉……

——钱穆《国史大纲》时代背景: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凄苦。民众:痛苦无奈,信佛求慰藉。上中下不同阶层统治者:麻醉人民,维护统治。名士:质疑儒学,崇尚玄学。

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儒法道佛教补充了中华传统文化人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社会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我消除欲望,转生来世,享受极乐佛

在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下,佛教的影响不断扩大,其政治势力和经济力量也就随着恶性膨胀起来。较大的寺庙,往往“侵夺佃民,广占田宅”,北齐统治的地区,甚至达到凡是良田沃土,都为寺院所有的地步。寺院有享受免疫、免税的特权。于是很多农民被诱投靠佛寺充当佃户。有人说萧梁时期的寺院,使“天下户口,几去其半”,可见寺院占夺劳动人口的严重程度。这就构成了独立的寺院经济,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寺院地主阶层。这种现象,前所未见。佛教寺院,经济力量越来越大,就与封建国家以及世俗地主发生了一定的矛盾,有时还会引起激烈的斗争。南朝、北朝都曾有过大举“灭佛”行动,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就曾亲自出马,下令拆庙毁像,勒令僧尼还俗。但是不久以后,也都会有另外的统治者出面“兴佛”,恢复佛教的声势。周武帝宇文邕【问题探究】历史上的兴佛VS灭佛问题:分析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兴佛”,又为什么会“灭佛”?

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完成本土化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疏》儒教佛教

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禅”即“坐禅”或“禅定”,意思是静坐沉思。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简单易行,唐后期几乎取代了佛教的所有宗派,垄断了佛坛。

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开始传入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融入其中宋明时期,儒为核心,兼容佛道的理学形成1.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佛教人生命运儒学伦理纲常(根本)道教贯通宇宙自然宋明理学

积极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诗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