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中医入门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伯未中医入门(一)

展开全文

秦伯未(1901~1970),现代中医学家,原名之济,号谦斋,江

苏上海人,出身儒医世家,自幼酷爱文学和医学。1919年入上海中医

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并在上海同仁辅元堂应诊,以治内科杂病见长,对虚痨痼疾尤精。

1927年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

任教务长、院长,教授《内经》及内科。1930年,创办中医指导社,

主编《中医指导丛书》、《中医指导录》杂志,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

咨询,社员遍及国内外。1938年又创办中医疗养院,设内、外、妇、

幼等科,有病床百余张,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秦氏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涉猎。

尤其重视《内经》的钻研,潜心撰写评述《内经》的专著,有《读内

经纪》等5种,并将《内经》原文整理成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

方剂学等7章,病症则分为伤寒、湿暑、热病等37类,还剖析《内经》

与西方医学理论各自的特点和异同,独具见解。

秦氏勤于著述,医文并茂。1921年创办上海中医书局,自编医书

医刊,校订古籍,整理出版。生平著作甚丰,达数百万字,较有影响

的有《秦氏内经学》、《内经类证》、《内经知要浅解》、《金匮要

略浅释》、《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中医入门》、《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等50余种。在

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小品、史话等数百篇。秦氏还工诗词,善书画,

好金石之学,40岁时曾刊印《谦斋诗词集》七卷。

1954年,秦氏受聘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1955年调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并执教于北京中医学院,兼任中华医学

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药组组长、全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还被推

选为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

前言

近来学习中医的人很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怎样着手学习?

并希望在较短时期内学得更好一些。因此,很需要有一本包括中医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浅近的参考书,以便由此入门,逐步提高,这是

一件很自然的事。

中医治病,主要是依据理、法、方、药相结合的一套医疗方法。

我个人认为从这四个方面来认识中医的面貌,从而理解中医的特点和

掌握中医的治病规律,这事学习中医比较正确的方法。故本书的叙述,

即分理论、法则、方剂、药物四部,在四部内在分若干项目,作比较

细致的介绍。

我还认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与中医的临床经验相结合,这样的学

习才是比较踏实的。所以本书在介绍中医基本理论时,多举常见疾病

的实例来加以说明,以便一边学一边联系实际。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下一番功夫,学中医当然不例外。无论

全面学或学一科和一种病,都不能离开理法方药,但是不必看得太难,

也不可估计得太简单,只要循序渐近,由入门而提高,是不难学会的。

在党的领导下,我愿意把一得之愚贡献出来,帮助读者们解决一

些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此书,能使读者们对中医学有一个初

步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中医打下基础。但是由于我的水平有限,缺

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教。

编者志

1958年9月

第一章理论之部

第一节中医的特点

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

中医治病,是从整体着眼的。首先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组织及器

官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不可分割的,同时还认为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

理和病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重视人体

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于是,在临床上总是全面考虑问题,而不单从

有病的局部着想,并观察季节、气候和水土,注意病人的情绪和生活

习惯等。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病的基本观念,现在分几个方面来说

明。

1.人体的整体性:中医认为人体各部都是有机联系着的。首先把

十二内脏看成十二种功能,称做“十二官”;又分为六脏、六腑,从

作用上把一脏一腑分别结合,称做“表里”。这种内脏的归纳划分,

不等于各自为政,恰恰相反,而是把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理解作相

互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脏腑,同时表现在脏

腑和形体的各组织各器官方面。例如:心主脉、主舌,肝主筋、主目,

脾主肉、主口,肺主皮毛、主鼻,肾主骨、主耳;再如脾主四肢,肾

司二便,等等,都是说明脏腑的功能和脏腑与形体的关系。更重要的,

通过经络有系统的分布全身,循环往复,成为体内和体表的联络路线,

这样,使人体在功能保持内外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治

文档评论(0)

kxg50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