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下的密码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ocx

学科交叉下的密码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科交叉下的密码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密码方向人才培养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难点,更是国家对高素质复合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支持高校建设示范性密码学院。文章分析了密码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学科交叉、科教产教双融合的密码方向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和举措,实证了密码人才协同培养对于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密码学;网络安全;交叉学科;国家安全学;产教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与信息安

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陆续施行,人们对于隐私数据的保护也愈发重视。密码技术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基础,是支撑国家安全的三大技术之一。随着新修订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的颁布,密码技术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密码赋能数字产业发展,使得密码人才需求日益增加。2023年6月份发布的《密码产业人员研究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密码人才需求30万人,而人才缺口为20万人。随着5G、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工程的提速,到2025年,我国密码人才需求将达到110万人。在新的发展阶段,密码专业研究生培养迎来了“学科专业化、培养产业化”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挑战。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现有密码人才培养多在不同学科主体下进行,需要注重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和交叉渗透,以形成新的理论或方法。然而,部分从事密码教学科研的教师,对于密码交叉学科的属性理解不足,仍沿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协作”定义其发展,没有考虑到密码与所在主干学科在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别,使得相关课程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结合不同类型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探索密码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优化密码交叉型学科建设,从整体布局上创新密码人才培养体系是破局的关键。

一、密码方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一)密码方向人才培养现状

一直以来,密码大都作为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分支。直到2021年教育部将“密码科学与技术”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交叉学科门类下新设“密码”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密码人才培养才真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密码技术应用员、密码工程技术人员进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分类目录,密码人才需求和多层次培养得到了包括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培训机构等各个单位的广泛关注。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明确要求,“支持高校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建设示范性密码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这一系列针对性政策的出台,为密码学科方向发展、人才培养建设提供了新的定位。

基于学科的交叉属性,目前密码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与指导教师背景、所在单位的学科布局紧密相关。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为例,在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的建设目标下,大都同步提出了密码示范学院的建设规划,并采取了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人才协同、联合培养的模式。在培养实践中,一些密码人才培养方法也被相继提出。例如,2018年,彭天强提出了计算机学科中的密码人才分级培养的思想[1];2019年,张健毅等人将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与密码人才培养相融合,从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培养入手,构建了一套密码专业人才计算机方向的培养方法[2];同年,曾光等人从数学和计算机两个学科中的不同密码人才培养入手,研究了密码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3]。随后,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密码课程授课、教学方法分析等内容得到广泛的关注[4-5]。2021年,随着新工科等任务目标的提出,王少辉、闫玺玺等人建立了一套围绕新工科背景的密码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6-7]。

然而,目前不同学科主体下的密码人才培养出现了困局。一方面,密码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主干学科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别,由此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考评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有限的密码教学和人才培养资源未能形成合力,多数培养主体无法组建强有力的密码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以黑龙江大学为例,从事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方向的研究人员,分散在数学、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不同学科中,由不同学院管理,这导致教学资源配置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对于暨南大学等以网络空间安全见长的高校,如何将密码人才的培养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相融合,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先发优势,建立密码与网络安全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同样亟须关注与解决。

(二)密码人才培养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