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pdf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摘要

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已成为21

世纪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我国儿科过敏专科医生相对缺少,临床上存在

对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标准不统一、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

经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后撰写本共识,以期为儿科全科医生长期综合管理过

敏性疾病患儿提供帮助。

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随着疾病谱的转

变,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常见疾病之一,影响了全球约25%的人群,不仅影响患

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近年来中国儿童过敏

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接近西方国家,如重庆地区2岁以内儿童食物过敏检出率为

3.5%~7.7%[2,3];其他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如国内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由

2002年的3.07%升高到2015年的12.94%[4,5];2010年我国14岁以下城市儿童平均累

积哮喘患病率已达到3.02%,2年现患率为2.38%,较10年、20年前分别上升了43.4%,

147.9%[6]。中国大陆地区人口中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亦高达4%~38%[7]。此外,同一患

儿可能共患多种过敏性疾病,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国儿科过敏专科医生相对缺

少,患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多分散于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耳鼻咽喉科及儿童保健科

等诊治。因此,存在诊治标准不统一、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

此外,各科临床医生对过敏性疾病诊治规范可能存在认知不足和使用不当等问题。为此,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再一次组织免疫、呼吸、皮肤、消化、

耳鼻咽喉、儿童保健等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撰写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

专家共识,以期为儿科全科医生长期综合管理过敏性疾病患儿提供帮助。

术语

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与过敏(allergy):

机体受到生理剂量的过敏原刺激后,出现异于常人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反

应称为超敏反应,可由免疫和非免疫机制介导,免疫机制介导的超敏反应称为过敏。

2.过敏性疾病(allergicdisease):

系一组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

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3.过敏原和(或)变应原(allergen):

指诱导机体产生过敏的抗原物质,多为蛋白或多肽,部分小分子物质作为半抗原与某些

蛋白结合后成为过敏原。

4.特应质(atopy):

指个体或者个体家族成员在接触过敏原时,倾向于产生IgE类抗体的免疫应答并出现过

敏性疾病倾向的特质。

5.特应性进程(atopicmarch):

婴儿或者儿童早期出现的某种特应性疾病常预示未来其他特应性疾病的发生称为特应

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即特应性进程。

6.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

系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迅速发生的危及生命的严重症候群,累及两个或以

上器官和(或)系统,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给予紧急救治[8]。

7.口服免疫耐受(oraltolerance):

通过口服抗原机体对该抗原不产生或产生低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发病机制及常见影响因素

各种常见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学机制见表1。

一、发病机制

1.IgE介导过敏主要指临床最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主要包含(1)致敏期:

过敏原进入机体诱导B细胞分泌IgE抗体并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结合IgE

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处于致敏状态。(2)发敏期:①速发相反应往往发生于数分钟

到2h内。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2个及以上IgE抗体结合,使FcεRⅠ

交联,导致肥大细胞与嗜碱粒细胞释放预存的组胺、缓激肽酶、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趋化因子等;上述各种介质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EOS增多、浸润,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临床表现。②迟发相反应常发生于接触过敏原后2~48h甚

至更长,与新合成前列腺素D2、白三烯、肝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迟发

相反应早期引起黏膜渗出,长期反复发作造成组织损伤和增生性炎症。

文档评论(0)

182****9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