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市公开课)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
11到20这几个数的组成和意义。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理
解数的顺序,数位以及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
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的认识基本为零。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
触过一些简单的数数活动,但对11到20这些数的组成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数的含
义。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认识11到20这几个数,理解它们的组成和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活动,理解数的顺序,能够从11数到20,再从
20数到11。
3.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例如12中的1表示十
位,2表示个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1到20这几个数,理解它们的组成和意义,
能够熟练地数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能够通过数位
理解数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同时,采用
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数,提高学习的兴趣。还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准备
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2.准备与11到20相关的图片,如苹果、小鸟等,用于引导学生数数。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实际情景,如11个苹果,引导学生认识11。让学生通
过数苹果,理解11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
依次呈现12到20这几个数,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的组成和意义。
如12表示十二个苹果,13表示十三个苹果,依此类推。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用数字卡片表示这个数,然后进行数
数活动。如选择15的学生,用数字卡片1和5,进行从1数到20,再从20
数到1的活动。
4.巩固(1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单。任务单中有关于11到20的数
的组成和意义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后,进行互相检查。
5.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11到20这几个数,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些数。
例如,用物体,如小鸟、玩具等,进行数数活动。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11到20这几个数的组成和意义,以
及数数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数数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今天的重点内容,如11到20的数的组成和意义,
数数的方法等。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尽力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和分
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
几个数。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但
同时,我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在呈现11到20这几个数时,部分学生对数的组成和意义理
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解决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对数的组成和意义的讲解,通
过举例、对比等方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