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学案.pdfVIP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学案.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广角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集合。(教材第104、第10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

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

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

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学生无限学习兴趣,同时引

导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交流、整合】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1。

1.方法一。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

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课件出示:教材第

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3=14(人)。

……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3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

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14人。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

与的热情。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都要从每个班级中选拔体育特长生,这样的活

动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也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因此,学生非常愿意加入到这样的

课堂中来。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参与着、聆听着、思考着、辩论着、理解着并整

合着。“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人?”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也不是教师引导的

学生去理解,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争论中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在这样的氛围

中学习,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也理解得更深刻了】

2.方法二。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

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

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

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站到相应的位置。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他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生:站中间、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是两种训练都参

加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站起来,走出座位,站到相应的位置中去,打破了传统的学生

只能坐在座位上

文档评论(0)

137****54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