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2024级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孙政制订人孙政,刘峰审核人郭华瑜

一、专业介绍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主要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建筑类主干学科为理论基础。建筑

类学科及其专业教学是工程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以设计思维为鲜明特征,

以建筑环境、城乡土地、自然地景为研究与设计对象。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是顺应我国城乡建设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型发展、响应国家加强文化遗

产保护重大决策的特设专业,该专业以既有城乡环境保护与更新、既有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城乡各层级建筑遗产保护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历史建筑保护

设计、结构安全、材料病理、历史建筑工艺、古代建筑文献、博物馆学等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在国内具有优良的教研水平与声誉,2022年入选“十四五”

江苏省重点学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开设于2022年,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以

江苏省教学名师引领的专业师资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具有长期积累,完成了包括世界文化遗

产明孝陵保护设计在内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保护工程,主持古建筑测绘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国内首个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机构“中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研究中心”、CAD实验室、

木工实验室等教学平台与设施均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充足保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建筑学素养,掌握历史建筑保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工程创

新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国内历史建筑保护行业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高

级工程技术人员。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5年后,经过自身学习和工作锻炼,能够达到下列职业和专业

成就目标:

1.能够在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中担任建筑专业负责人,或在复杂、重大的历史建筑保护

工程中承担重要设计任务。

2.具有对历史建筑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包括运用历史图档、测绘勘查、材料分析等

方法,实现历史沿革梳理、病症病因分析、价值评估等目的。

3.能够基于学科素养与专业技能,积极吸纳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新方法与新工具,

主动协同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相关学科,创新性解决领域内的工程设计问题。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应具备下列品质、素养、能力:

1.思想品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学科素养:形成建筑学学科素养,了解其发展历史与前沿问题,不仅掌握从事建筑业

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将建筑学作为一种物质世界研究方法的意义。

3.设计思维:形成基于工程学的设计思维,具有在处理建筑空间与形式问题中兼顾其

背后的结构、力学、材料等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平衡历史建筑价值、当代生活、可持续

发展的矛盾。

4.专业技能:掌握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相关技能与知识,具备历史建筑保

护、更新、再利用所需的文献阅读、勘察测绘、设计制图、文本写作等技能。

5.解决问题:综合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涉及的技术、造价、安全、环境、法律、社

会问题,具有合理决策、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6.职业素养:熟悉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的法规,掌握建筑师与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

师的业务知识,善于与相关专业分工协作、乐于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

7.创新意识:敏锐吸纳新工具、新技术,用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创新性解决工程

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8.人文关怀:在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等工作中具有关注不同年龄、

性别、教育背景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的情怀与意识。

9.服务社会:具有通过学科素养与专业技能回馈社会、促进公众福祉的意愿与能力。

10.终身学习:能不断吸纳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知识与新方法,持续更新与完善知识

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应对职业挑战的能力。

表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3

1.思想品质

文档评论(0)

bigeng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知识杂货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