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叙事人称特点探究 .pdfVIP

《弗兰肯斯坦》叙事人称特点探究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弗兰肯斯坦》叙事人称特点探究

18世纪西方文坛上流行的文学样式是哥特式小说,它

开始于1765年贺拉斯?沃尔波尔(HoraceWalpole)创作的

《奥特朗托城堡》,结束于1824年詹姆斯?霍格(JamesHogg)

的《一个获释罪者的秘密回忆和自由》。18世纪90年代,这

种文学样式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哥特式小说有着其共同的哥特因素,这些小说通常发生

在中世纪古老的城堡或老宅里,其内容经常是隐秘悬疑和捉

摸不定的故事,这些故事传递给读者的都是神秘和恐怖。哥特

式小说除了这些共有的因素外,每一部优秀作品还有着独特

的文学特点。《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英国哥特式小说中一

部里程碑似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女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y),这部作品不仅是哥特小说中的力作,同时后人也认为

它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而“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一

词更成为英语中的一个新词汇,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之大

之深。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科学欲望极强,

用尸体以电击的方法制造出一个生物,生物并没有自己的名

字,仅仅被叫做monster。怪物生来丑陋,遭到身边人类的反感

和排斥,孤独、苦恼、怨恨,一系列悲剧就此产生,最终以科学

家弗兰肯斯坦的死去和怪物的自杀结束。故事蕴含了浓厚的

哥特式因素和恐怖气息,而作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笔触赋予

了作品深厚的内涵。

小说不仅在内容和寓意上吸引读者,它独特的叙事方法

也是作品的一大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叙事人称上。这部作品以

三个不同的第一人称来叙述,形成了一个三重的立体结构:最

外层是船长沃尔顿写给姐姐的书信,里面记录了整个故事的

始末,这一部分以沃尔顿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中间一层是弗兰

肯斯坦对船长诉说自己的经历,弗兰肯斯坦是这部分的第一

人称叙述者;最内一层是怪物对沃尔顿船长的叙述,这也是在

弗兰肯斯坦死后,怪物获得了话语权,进而讲述自己的经历,怪

物是这部分的叙述人。在整个故事的结构中,三个层次分别用

了不同的第一人称来叙述,构成了紧密的三重立体结构,也正

是这种结构给作品增添了叙事的力量。

一.作品的第一人称叙事

叙事人称是作品的讲述方式,当作品选用第一人称叙述

时,“我”就成为讲述故事的人。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自由地游

走于故事的世界之中,能够接近其他的故事角色,就像生活中

一个人接近其他人一样,这就给了读者一种很强的真实感,读

者可以跟随叙述者一起体验故事发展的全过程。在《弗兰肯

斯坦》中,三层结构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三个叙事者娓娓

道出他们的故事,对话也好,陈述也罢,内容都是自己的经历,

这样就使得一个哥特式小说成为好似发生在某人身上的真

实事件一样,读者会获得很强的真实感和共鸣。真实感强正是

这部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结果之一。

作品选择第一人称叙事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叙述人是

故事的参与者,因此“我”没办法叙述“我”没有参与的事件,也很

难了解其他主人公的心理,除非从其他客观途径获得信息,这

样就会对叙述产生不便,使读者在信息获得上出现空白。但恰

恰是这种局限给《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哥特

式因素。哥特式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悬念迭起,神秘感强。《弗

兰肯斯坦》成功地达到了这种效果。这可以用接受――读者反

应批评理论中的“召唤结构”来解释。“召唤结构”是伊瑟尔

(Wolfganglser)最早提出来的。“作品本身既不等于本文,也不

同于本文的实现,它必须被确定为两者之间的中途点上。”[1]

这一理论指出作品中的“空白”都是有一定作用的,是对读者进

行思考的邀请,“空白虽然指向文本中未曾实写出来的或未曾

明确写出来的部分,但本文已经确实写出的部分为它提供了

重要的暗示。”[2]所以这种空白不是虚设,的而是有一定功能

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召唤结构”。这种“空白”结构能够

有效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进行思考,使其用

自己的想法来对作品进行填充和补全。在故事发展过程中,

作者以一系列符合逻辑的“空白”引领读者走进作品,最终完成

对作品真实意义的展现。《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中使用第

一人称叙事,这就决定了作品中会有很多由于叙述人称而引

起的“空白”,三个叙述者分别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叙述

过程中都出现了他们所不知情和不了解的盲点,这些盲点也

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悬念,在增强哥特式因素的同时也促使读

者进一步阅读去寻求作品的真实意义。

因此作品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增添了

文档评论(0)

153****09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