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上21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创造宣言》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提出中心论点,再用比喻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然后举例驳斥了从客观、主观产生的错误观点,强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接着从反面举例,用比喻的方式强调不懂创造的可悲;最后发出“创造宣言”。

本文旁征博引,论证方式多样,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更多比喻论证;既有驳论又有立论。叙议结合,语句生动,含义深刻,篇幅较长。

学情分析:

演讲词与驳论、立论,学生都已接触过,学习此文可充分联系旧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掌握文章的观点及论证思路。难点在比喻论证方式,及部分语句的理解,需要学生探讨、品析、积累。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言说的对象是教师,论述的主题与《谈创造性思维》相同,论证的方式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吻合。据此,本文的学习可设置以下几个环节:一、比较阅读,掌握中心论点;二、对比阅读,理清论证思路;三、聚焦阅读,体会本文特色。

教学目标:

1.对比阅读,掌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聚焦阅读,学习论证方法,体味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体味语言特色。

课前安排:

阅读文本,解决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任务一:比较阅读,掌握中心论点

比较阅读本文与《谈创造性思维》,寻找两篇文章的共同点。

预设:话题相同:创造

观点相同:

我们要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谈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创造。——《创造宣言》

解读:宣言:扬言、宣扬;故意散步某种言论。

任务二:对比阅读,理清论证思路

1.阅读本文,结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方式,填写下表。

第1小节:提出中心论点:我们要创造。

第2-4小节: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第5-11小节:批驳五种错误的观点。

树立每个人都拥有创造能力的观点。

第12-15小节:用“东山樵夫扼杀树苗”比喻“教育者不懂创造的可怕”。

第16小节:结论: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

补充: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形象地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其本质是化虚为实。

比喻论证的作用是,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之心和创造力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没有创造力的可怕。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读者更易理解。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三、聚焦阅读,体会本文特色

学生自选段聚焦阅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一)哲理性句子:

(1)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在未有人之前,世界因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创造,人也是世界的创造物之一,人如今所为同样也是创造。和世界的创造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创造虽然必须服从世界创造的规律,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服从着我们自身的意志。)

(2)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有时是万刀齐发。(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独自成长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注定了他的“社会性”本质,正是如此,一个人的塑成,是集体塑造的力量,“活人塑像”的比喻是极度形象恰当的。)

(二)修辞句:

排比、比喻句: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然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三个“单调”“无过于”既是排比又是对比,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有力地批驳了“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增强了说理气势。

第15段用了排比和呼告的修辞,语气强烈,作者大声呼告,呼吁教育者树立创造意识。

第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呼吁所有人牢记“生命不息,创造不止”,让创造在中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成为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四、课堂检测:

1.阅读2-4段,分析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3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喻成塑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读者更易理解。

第4段运用比喻论证,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以“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教育者成才。从而论证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把抽象深奥的道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