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教案 .pdfVIP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教案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

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观看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

记。会运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

某日是星期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定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会运算周年、通过天数,会依照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

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运算通过时刻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预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爱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

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什么缘故喜爱过六一儿童节?

2.事实上这些节日都有它专门的意义。因此大伙儿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2.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

各个节日的专门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关心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

说同学们能够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

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如此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刻(天数),用天数除以7,假如没有余

数,即为原星期几;假如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

天数。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确

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

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在运用

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

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三、巩固练习,形

成能力。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

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

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

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

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

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

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

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

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

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

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

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

识。见教材P72练一练

文档评论(0)

181****2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