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第一节概述 .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反渗透

第一节概述

一、反渗透技术发展概况

.

人类发现渗透现象的历史已有250多年,但直到1953年美国CEReid教授在佛罗里达大学发现醋酸纤

维素类具有良好的半透性,反渗透才作为一项新型膜分离技术问世。同年,在Reid的建议下,反渗透被列

入美国国家计划。196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eb和Sourirajan等采用氯酸镁水溶液作为添加剂,首次研

2

制出具有高脱盐率(98.6%)和高通量(259L/m•d)的非对称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使得反渗透膜分离

技术进入实用阶段。目前,反渗透已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最经济的技术,成为超纯水和纯水制备的优选

技术。反渗透技术在料液分离、纯化和浓缩,锅炉水的软化,废液的回用以及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的分离

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反渗透膜分离原理

当溶液与纯溶剂被半透膜隔开,半透膜两侧压力相等时,纯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侧使溶液浓度变

低的现象称为渗透。此时,单位时间内从纯溶剂侧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侧的溶剂分子数目多于从溶液侧通

过半透膜进入溶剂侧的溶剂分子数目,使得溶液浓度降低。当单位时间内,从两个方向通过半透膜的溶剂

分子数目相等时,渗透达到平衡。如果在溶液侧加上一定的外压,恰好能阻止纯溶剂侧的溶剂分子通过半

透膜进入溶液侧,此外压称为渗透压。渗透压取决于溶液的系统及其浓度,且与温度有关,如果加在溶液

侧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则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进入纯溶剂内,此过程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膜分离过程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

的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因

此,反渗透膜分离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的半透膜;二是操作压力必须高

于溶液的渗透压。

三、反渗透膜分离过程特点

反渗透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能耗低,可用于热敏感性物质的分离、浓缩;可有

效地去除无机盐和有机小分子杂质;具有较高的脱盐率和较高的水回用率;膜分离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便于实现自动化;分离过程要在高压下进行,因此需配备高压泵和耐高压管路;反渗透膜分离装置对进水

指标有较高的要求,需对源水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分离过程中,易产生膜污染,为延长膜使用寿命和提高

分离效果,要定期对膜进行清洗。

第二节反渗透过程传质机理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许多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反渗透膜分离过程的传质机理和传质模型,现

将几种机理简介如下。

一、溶解扩散理论

溶解扩散理论是朗斯代尔(Lonsdale)和赖利(Riley)等人提出的应用比较广泛的理论。该理论将

反渗透膜的活性表面皮层看成是无缺陷的致密无孔膜,溶剂与溶质都能溶解于均质的非多孔膜表面皮层

内,溶解量的大小服从亨利定律,在浓度或压力造成的化学位差推动下,从膜的一侧向另一侧扩散,再在

膜的另一侧解吸。溶质和溶剂在膜中的溶解扩散过程服从菲克(Fick)定律。该机理认为溶质和溶剂都能

溶于均质或非多孔型膜表面,以化学位差为推动力,通过分子扩散而实现渗透过程。因此,物质的渗透能

力不仅取决于扩散系数,而且取决于其在膜中的溶解度。溶质和溶剂溶解度的差异及在膜相中扩散性的差

异强烈地影响其透过膜的能力的差异。溶质的扩散系数与水分子的扩散系数相差越大,在压力作用下,水

与溶质在膜中的移动速度相差就越大,因而两者透过膜的分子数相差越多,渗透分离效果越明显。

溶解扩散理论的具体渗透过程为:

1.溶质和溶剂在膜的料液侧表面吸附溶解。

溶质和溶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他们在化学位差的作用下以分子扩散的形式渗透过反渗透膜的活性

2.

层。

3.溶质和溶剂在膜的另一侧表面解吸。

在以上渗透过程中,一般假设溶解和解吸过程进行得较快,而渗透过程相对较慢,渗透速率取决于溶

质和溶剂在膜内的扩散过程。该理论最适用于均相、高选择性的膜分离过程,如反渗透和渗透汽化过程。

二、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

当溶液中溶有不同物质时,其表面张力将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当水中溶入醇

文档评论(0)

137****2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