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蓝中舜学号:20120010027
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年级、班级:12新能源
课程名称:化学电源实验
实验工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装配及性能测试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4年6月16日
实验指导老师:易芬云组员:吕俊余启鹏郭金海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进行氢/氧〔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PEMFC〕关键组件膜电极(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MEA)的制备和单电池组装及实际演示一体化〔all-in-one〕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使学生全面了解燃料电池的根本原理和制作过程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响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低压直流电的装置,即通过燃料和氧化剂发生电化学反响产生直流电和水。燃料电池装置从本质上说是水电解的一个逆装置。在电解水过程中,外加电源将水电解,产生氢和氧;而在燃料电池中,那么是氢和氧通过电化学反响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燃料电池单体主要有四局部组成,即阳极、阴极、电解质〔质子交换膜〕和外电路。图1为组成燃料电池的根本单元的示意图。阳极为氢电极,阴极为氧电极,阳极和阴极上都含有一定量的催化剂〔目的是用来加速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响〕,两极之间是电解质。
图1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图。图中Anode为阳极,Cathode为阴极,BipolarPlate为双极板,CL为催化剂层,PEM为质子交换膜。
工作原理为:氢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阳极,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发生氧化,释放出电子,如反响〔1〕所示。氢离子穿过电解质到达阴极,而在电池的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阴极,同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也到达阴极。在阴极侧,氧气与氢离子和电子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响生成水,如反响〔2〕所示。与此同时,电子在外电路的连接下形成电流,可以向负载输出电能。燃料电池总的化学反响如式〔3〕所示。
阳极半反响:H2→2H++2e-Eo=0.00V(1)
阴极半反响:1/2O2+2H++2e-→H2OEo=1.23V(2)
电池总反响:H2(g)+1/2O2(g)→H2O(l)Eocell=1.23V(3)
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如图2所示。由碳纸〔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和碳纸〔气体扩散层〕构成。其中碳纸作为气体扩散层支撑体起收集电流的作用。因为碳纸上的孔隙率比拟大,一般在碳纸外表制备一层中间层来整平〔在本实验中省略〕。催化层的涂布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催化剂涂覆在碳纸的中间层外表,另一种是直接将催化剂涂覆在膜的两側。催化剂一般是2-5纳米的Pt颗粒负载在30纳米左右的碳粉上,与溶剂和Nafion等均匀混合配置成浆料,使用时直接涂覆。
图2燃料电池膜电极结构。图中GDL是气体扩散层,CL是催化剂层,M是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阳极和阴极之间由质子交换膜〔如杜邦公司的Nafion膜〕隔开。最常用的Nafion212、Nafion115和Nafion117等型号的膜外观为无色透明,平均分子量大概为105~106。由分子结构可看出,Nafion膜是一种不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微观上可以分成两局部:一局部是离子基团群,含有大量的磺酸基团,它既能提供游离的质子,又能吸引水分子;另一局部是憎水骨架,与聚四氟乙烯类似,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Nafion系列膜具有体型网络结构,其中有很多微孔(孔径约10-9m)。人们普遍用“离子簇网络结构模型”来描述这种结构,把它分为三个区域:〔1〕憎水的碳氟主链区,〔2〕由水分子、固定离子、相对离子和局部碳氟高聚物侧链所组成的“离子簇区”,〔3〕前两个区域相间的过渡区。膜中的-SO3H是一种亲水性的阳离子交换基团,当阴极反响时,-SO3H中离解出H+会参与结合生成水,同时放热。H+离去后,-SO3-会因静电吸引邻近的H+填充空位,同时还有电势差的驱动,使H+在膜内由阳极向阴极移动。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SO3H上的H+与H2O形成H3O+,从而削弱了-SO3-与H+间的引力,有利于H+的移动。由于膜的持水性,在H+摆脱-SO3-后,进行了“连锁式的水合质子传递”,即质子沿着氢键链迅速地转移,所以水是质子传递必不可少的条件。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