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嵌入本土红色文化素材.docVIP

在阅读教学中嵌入本土红色文化素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阅读教学中嵌入本土红色文化素材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总篇目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革命传统文化类选文。由于一些革命传统文化类课文年代久远,学生不易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融入本土红色文化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地处闽中的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途经之地。北上抗日先遣队是长征的先导和序曲,大田县曾经留下许多光辉事迹:朱德元帅在大田屏山留下铅笔,爱国华侨陈嘉庚在此创办学校支援抗日,粟裕将军在大田县高才乡成立高才乡苏维埃政府并组建地方武装高才赤卫队等。大田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现已出版《大田革命斗争史》《大田英烈》《革命有功》《大田红色故事》等书籍。教师将这些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内外资源交互融通,相得益彰

课堂是赓续红色基因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对接起来,有利于学生在红色资源的交互中增强红色认知。

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文本研读,深刻体会到五壮士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打倒帝国主义,不惜牺牲自己、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为更好激发学生爱英雄、学先烈的情感,笔者出示了《大田红色故事》中的《宁死不屈林清奇》。故事的大致内容如下。

1945年10月11日清晨,在漳平县新桥镇,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满脸伤痕的年轻人被捆绑在竹架上,任由几个敌人扛着穿街游行。竹架嘎吱作响,年轻人挣扎着,微微昂起头来,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团结起来到明天……”歌声在新桥镇上空回荡。到了新桥的浮桥头,年轻人被推到桥边,只见他倔强地抬起头,奋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一阵杂乱的枪声过后,年轻人踉跄倒地,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头割下送往永安请功……

学生读了这个本土红色故事后,林清奇烈士甘洒热血、宁死不屈的光辉形象如在眼前,学生纷纷发言,表达对林清奇烈士的敬仰之情。笔者趁机提问:“林清奇烈士的牺牲与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稍加思考,都能说出“他们都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之类的答案。笔者追问:“大家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是包括林清奇烈士和狼牙山五壮士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告慰这些先烈呢?”有的学生说“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强大”,有的学生说“要学习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用他们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还有的学生说“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再抛头颅、洒热血,但要把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转化为顽强不屈、迎难而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对待学习”。

在教学《军神》时,笔者指导学生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后,出示了《大田英烈》中《蒋光斗烈士狱中遗书》中的“头可砍掉,狱可长坐,而吾青年之志却不可移”,引导学生结合蒋光斗烈士的事迹反复诵读这段铿锵誓言,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到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信仰和精神。然后,笔者让学生将蒋光斗烈士的精神品质与刘伯承的精神品质进行对比。学生讨论后明确:蒋光斗烈士的精神品质指向崇高的革命信仰,而刘伯承的精神品质指向革命前辈的坚强意志。

二、课外阅读,挖掘素材,融入内心

有人说,人生一辈子的才华是从小学课外阅读开始的。事实证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立足课内,延伸课外,为其养成终生阅读习惯奠定基础。为达成这样的目标,笔者结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线上阅读和线下阅读。

1.线上阅读挖素材,拓宽视野

在互联互通时代,小学生借助互联网学习、娱乐已是常态。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家国情怀,并以此拓展学生的红色文化视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笔者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与文本历史背景相关的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与本土红色文化相互交融的资源,在课前分享,为本课学习做铺垫。一名学生在网络上搜集到林大蕃的孙女林晓丹所写的《我的爷爷林大蕃》。文章回忆了原中共大田县委第一任书记、中共闽西北特委书记林大蕃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事迹。在烈士影响下,烈士的父亲林壮谦、弟弟林大森等七位亲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大蕃烈士的事迹与李大钊的英雄事迹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借助这个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精神,而且从中得出结论“革命事业的成功是无数与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借助网络搜寻与教材内容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