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

10月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聚族而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秦汉实行郡县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都重视血缘关系,体现了血缘政治,秦汉时期按照地域划分郡县体现了地缘政治,由此可见,这一发展轨迹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商周到秦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华夏认同无关,排除B项;秦汉以后的某些朝代仍然存在地方割据势力,“得到遏制”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谱局”“谱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这一做法()

A.保证血缘正统传承 B.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

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特权,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制度盛行的时期,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区分士族和庶族,维护士族的特权,B项正确;血缘的正统传承无法通过编制家谱和族谱来保证,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中的做法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3.唐代科举由礼部主持,选官则由吏部主持,二者是分开的。只有在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资格后,才能参加吏部的铨选,铨选合格才能获得授官。吏部铨选的择人标准,有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四事。可见,唐代铨选制度

A.完善了选才用人制度 B.使孝廉成为选官的依据

C.确保了选官的公平性 D.使中央开始掌握选官权

【答案】A

【解析】

从题干材料看,礼部主持科举考试,重在选才,吏部主持铨选,重在择人和授官,两者通过程序分工,有效选用人才,故A项正确;B项是察举制,排除;C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开始掌握选官权,排除D项。

4.唐高祖至玄宗初年,用宰相名号来赏功和变相赏功都是不允许。玄宗中叶后,逐渐出现了“使相”,主要给予地方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身住地方、遥兼宰相。德宗时,自下而上的功勋型、强镇威胁型和安抚型使相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变化()

A.折射出宰相权力急剧扩大 B.说明藩镇割据导致使相的出现

C.促进了监察体制不断完善 D.反映出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加强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玄宗中叶开始,一改初唐时期做法,给予节度使以“使相”称号,德宗时使相的情况是当时藩镇割据局面的直观表现,也是唐末地方独立化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加强,D项正确;材料中是地方节度使兼有宰相头衔,无法得出宰相权力变化,排除A项;藩镇割据前使相制度已出现,排除B项;节度使与宰相都不属于监察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5.明太祖洪武初年,选进士于翰林院之下观政,称庶吉士。下表为明代庶吉士人数统计简表。据此可知()

洪武

永乐

宣德

嘉靖

万历

崇祯

南卷合计

7

231

25

104

150

63

全国总数

8

284

33

190

265

116

A.朝廷意图扩大统治基础 B.科举制度继续发展

C.南方学子入仕意愿减弱 D.北方士人思想僵化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明代的庶吉士并不全部来自南方,而南卷的存在说明还存在北卷,这是明代实行的南北榜制度。明朝政府意图通过南北榜制度同时笼络南北士子,扩大统治基础,A项正确;仅根据明代庶吉士的数量无法体现明朝在科举制方面做出的改进,不能说明科举制继续发展,排除B项;大部分庶吉士都来自南方,说明南方学子入仕的意愿并没有减弱,排除C项;根据庶吉士的数量不能说明北方士人思想僵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