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胡同文化教案优秀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1
教学目的
1、用朗读的方式学习本课的语言
2、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品味1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1.你对汪曾祺有什么了解?
2、你了解北京的胡同吗?
3、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化的含义吗?
自读课文并讨论
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
第二段写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来源有很多种。
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
第四段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第五段写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
2、学生朗读课文6-9段,教师配乐范读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
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第九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第十段到十二段:举例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3请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
4品味语言:
1让学生自己读第8段、第11段对话部分找同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2段读这二位同
声说”后面的部分、第13段。读的过程中体味句中蕴含的感情。
2仿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形式表达一种感情。
语言特点总结:
汪曾祺的语言文白夹杂,有时极雅,有时极俚,时能出人意表。他重视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
养,他的语言有文人气,但又和现代语言融合无间,是一种纯熟,寓绚烂于平极的语言。
延伸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的胡同日渐被高楼大厦取代,更多的在高楼中长大的人认同”高楼文
化社区文化,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变化?
作业布置
以居住环境与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二百字的短文。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2
《胡同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又化基础教学用书《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
的学习要求是学会梳理文章思路。在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
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
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
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
对广州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加强实际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来说,
是很好的材料。
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梳理思路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南方学生
对北方的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但通过与广州本土文化做对比学习,对作者复杂的情感更容易引
起共鸣;学生运用网络工具搜索资料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共同提高
查阅资料的应用能力,培养新的学习习惯。
(1)知识目标
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有关知识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通过诵读与讨论,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拓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生活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辨证地评价“胡同文化”
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关注
与思考。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