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教师用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pdfVIP

《消息二则》教师用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息二则》教师用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

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

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

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

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

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

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兵力渡过兵力

中路军

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

安庆──芜湖

西路军

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2/3

九江──安庆

东路军

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

南京──江阴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

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二、问题研究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

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

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

读到“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

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

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

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

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

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

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

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

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

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

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

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

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

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

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

一气呵成。

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

敌阵”

文档评论(0)

132****86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