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 _原创精品文档.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高》(教案)

【教学设想】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而广为流传。诗歌表现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

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使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

很深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

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

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

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

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

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解题——解题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

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

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三、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

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

湘一带,贫病而卒。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

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

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

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

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

四、文章背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

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飘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

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

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

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

的评价。

五、整体感知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首联为局部近景,

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飘泊的孤苦愁绪。颈

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

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

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六、深入研读

首联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何特点?营造了怎么样的氛围?

明确:风急,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是鸟儿在天空盘旋,飘零无依。

颔联赏析

文档评论(0)

173****20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