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89-2024 脑包虫病防制技术规程.docx

DB15T 289-2024 脑包虫病防制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30CCS

ICS

65.020.30

CCS

B41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289—2024

代替DB15/T289-1998

脑包虫病防制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coenurosiscerebralis

2024-11-15发布 2024-12-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I

I

DB15/T28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289—1998《脑包虫病防制技术规程》,与DB15/T289—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更改了脑多头蚴的病原形态,并将1998版的有关内容纳入(见4.1、4.2和4.3,1998版的

2.3);

增加了生活史(见第5章);

e) 更改了临床症状(见6.1和6.2,1998版的2.2);

增加了诊断(见第7章);

更改了防制措施,并将1998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8.1、8.2、8.3、8.4和8.5,1998

版的3.1和3.2);

删除了控制标准(见1998版4.1)、稳定控制标准(见1998版4.2)和消灭标准(见1998版的4.3);

删除了附录A(见1998版A1、A2、A3和A4)。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巴彦淖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子王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凤娇、陈广林、阿荣、李军燕、秀英、李运娜、申捷、陈焱、宋小霞、孟根、特木热、武翠香、徐林海、卢春芳、贾烨。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8年首次发布为DB15/T289—199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PAGE

PAGE1

PAGE

PAGE2

DB15/T289—2024

脑包虫病防制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脑包虫病的病原和生活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牛、羊脑包虫病的防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脑包虫病 coenurosiscerebralis

又称脑多头蚴病,是指由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或者脊髓内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原

脑多头蚴

脑多头蚴呈半透明囊泡状,囊内充满清亮或稍混浊的淡黄色液体。囊壁由两层膜组成,外膜为角质层,内膜为生发层,其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呈簇状排列,每个原头蚴直径为2mm~3mm。

多头多头绦虫

多头多头绦虫呈扁平带状,长40cm~100cm,由200~250个节片组成,最大宽度为5mm。头节上有4个吸盘,头节顶端的中央有1个顶突,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排成两圈,成节子宫侧支为14~26对。孕卵节片内含有大量虫卵。

卵呈圆形,棕褐色,具放射状条纹胚膜,直径为29um~37um,内含六钩蚴。

DB15/T289—2024

生活史

脑包虫病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的羊和牛。多头多头绦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其脱落的孕卵节片和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料或饮水。被中间宿主牛、羊食入后,卵内的六钩蚴钻入肠黏膜血管,随血流到达脑或脊髓后,发育为中绦期——脑多头蚴。当犬、狼等肉食动物吞食了含有脑多头蚴的羊、牛的脑或脊髓后,脑多头蚴中的原头蚴便附着在小肠壁上,发育为多头多头绦虫(见附录A)。

临床症状

牛羊患脑包虫病后的典型症状为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异常或姿势异常,有时可见视力障碍,六钩蚴的移行可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宿主脑膜和脑实质,引起脑膜炎和脑炎。此时出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兴奋或沉郁,有前冲后退和躺卧等神经症状,动物常于数日内死亡。

如转为慢性,动物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弱,逐渐消瘦。随着多头包囊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