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现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odernChineseLiterature(1)

学分:3

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2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学生

教学单位:人文学院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平台课,是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主要针对刚刚入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一年级本科生开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更好地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好中国现代文学基础,这对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提升文学审美感悟能力,树立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是《中国现代文学2》,并对本专业其它必修课和选修课起奠基作用。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历史、重要的文学现象与作家文学成就与艺术特征,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情况及茅盾、老舍的文学成就与艺术特征,领悟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及其人文精神。特别是通过对主要作家文学作品的学习解读,培养对文学阅读兴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课程目标2:

在业务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的系统讲授和对五四时期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分析探讨,能获得地域文化沉浸式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能通过学习和研读相关作家作品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了解并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了解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学术动态,培养和提高独立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学会把文学知识和科研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学会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和提高初步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为将来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目标3:

在实践能力方面,能够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批判反思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解决教学等工作环境中的相应问题;学会将中国现代文学所倡导的启蒙思想观念和人文关怀精神渗透在学习和工作之中,更好地与他人和团体达成理解、沟通、合作,为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及相关工作,打下良好专业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3.1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能正确处理和分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等语言文学材料,具备联系社会实践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及评价的能力。

课程目标1

0.38

3.2通过学习,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具备基本的文献典籍阅读能力、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掌握学科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科学的学科观,对本学科发展前沿及其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有基本了解和初步体验。

3.3具备较强的文本阅读及审美鉴赏能力,能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具备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及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写作能力。

课程目标2

0.37

3.4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具有熟练的地域文化和语言调查研究能力,获得深刻的地域文化沉浸与体验。

4.2掌握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语文学科的认知特点,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情和文本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掌握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及编写特点,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领域具有较好的示范能力,具备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的能力;具备应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优化和辅助语文教育的初步能力,能以多种模式开展教育教学。

课程目标3

0.25

7.2在学科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注:要求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应是一一对应支撑)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一讲引言新文学“前夜的涌动”

通过对晚清文学革新的历史语境、观念与创作的梳理,让学生了解五四新文学的发生渊源,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讲授与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

第二讲1917-1927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让学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新文学主要社团;重点掌握“文学革命”的经过及意义,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的理想信念。

3

讲授与讨论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