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课件 第四章 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pptx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课件 第四章 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第二节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青年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要求和方法;神技天焊——焊接巧匠高凤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1980年从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发动机制造车间,至今一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40多年来,他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被称为火箭“心脏”的“金手天焊”。

20世纪90年代,为“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火箭大喷管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全部焊缝长达900米,焊枪多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在首台大喷管的焊接中,高凤林昼夜奋战一个多月,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

但随后的X光检测却显示,大喷管的焊缝有200多处裂纹。当时年轻的高凤林被邀请参加为什么会有裂纹的分析会。他说:“(我)一句很小声的‘这不是裂纹,有可能是假象’”,被机敏的发动机总(工程)师听到了,他让我谈谈我的看法。我就从材料特性、结构特点、操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断定这是假裂纹。我们发动机总师马上请求冶金部门立即剖解分析,结果证明就是假裂纹。于是这个方案得到肯定,把险些被枪毙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型号推上了试车台。”

对于高凤林来说,每一个新型火箭型号的诞生就意味着新的技术攻关。在航天领域,大家都知道高凤林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本事。这源于他在工作中敢闯敢试,不断创新突破。在操作难度很大的发动机喷管对接焊工作中,高凤林研;究产品的特点,提出了“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这一工艺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1991年高凤林以精湛的技术和突出贡献被破格评聘为国家技师,1997年被评聘为高级技师,2000年又被评聘为特级技师。1983年以来,高凤林曾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模、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等各种奖项。

高凤林40多年来一直都坚守在中国航天领域,百余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占到中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大国工匠高凤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的最好体现。热爱岗位、钻研技能、脚踏实地,才是普通劳动者的成功之道。;第一节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内涵;一、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进行农业生产或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必须动手制作出满足自身需求或者实用的手工产品,这些手工产品大多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精品,其中自然而然暗含着手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也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

工匠精神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其符合时代特色的不同特点。

在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时期使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慢慢地产生了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个时候的手工业者所用的原材料基本取材于大自然,这些简单的手工业劳动在今天看似简单,但是在当时却是体现了一种简单的工匠精神。

在我国封建社会,春秋时期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开始在社会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德”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慢慢融入各行各业。手工业作为一个行业,要求手工业者不仅要有技艺还要有德行。世人衡量贤人,不仅仅能力上要突出,还要拿道德来衡量,不仅有能力照顾自己,还要有帮助别人的道德品质。这样的道德要求也深深影响着从事手工业的艺人们。作为手艺人只有技术是不行的,还需要有道德,技术和道德是相得益彰的,要做到德艺兼修。;在我国古代,技艺的传承基本是以血缘关系的“子承父业”或者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代代相传,他们在一起相互切磋、研究、探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也逐渐形成了“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良好氛围,所谓“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习语就源自艺徒制度。古代工匠们对技艺的传授和学习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这也是我们传统技艺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工匠精神的价值蕴意所在。

现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社会,中国的商品在国际上要有竞争力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科技技术在生产线上的运用,生产的产品过于同质化,缺乏创新,也缺少一点匠心。所以我们要在继承工匠精神基础上不断创新产品的样式,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千千万万工匠的努力下,我们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使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今天,我们要寻求发扬工匠精神的路径,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