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pdfVIP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中的《赠刘景

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

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

人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

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诗人通过“橙

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整首诗

意境高远,融情于景,是古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

古诗的大意。但是,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体会还需要

进一步引导。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教学

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

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领悟诗人对友人的勉励

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

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理解古诗

的内涵。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

合作精神。

3、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

人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

描述秋天的特点。然后提问:“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这样的导

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正音。重点指导“擎”犹“”傲“”等字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4、学生再次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

霜枝”中“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以及“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

绿时”的含义。

(四)体会意境

1、引导学生想象“荷尽”“菊残”的画面,感受秋末冬初的萧瑟。

2、再让学生想象“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体会秋天的生机与活力。

3、提问: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样两种不同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

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五)情感升华

1、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这

首诗的初衷。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让学生从古诗中汲取力量,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背诵。

2、小组内互相背诵。

3、全班齐背。

(七)拓展延伸

1、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进行交流分享。

2、鼓励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画一幅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6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