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分课时设计
课题
大气压强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基础。知识结构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本章中乃至力学部分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践,是一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课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本节课要求学生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运用前一节《液体的压强》的知识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对大气压的大小形成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或事例,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
(3)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4.评价量表
《压强》的评价量表
任务列表
任务要求(满分:20分)
学生自评
同学互评
教师评价
任务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观察思考、举例、动手参与和交流讨论得出结果(10分)
任务二:大气压的测量
能够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值的原理,能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0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1.将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
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依然不会脱落。
观察现象,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任务二:大气压强的存在
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
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小实验: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瓶吞蛋”:将比瓶口直径略大的鸡蛋放在瓶口,观察现象;再将点燃的棉花放入瓶中,迅速把鸡蛋放在瓶口,观察现象。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回答: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与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学生做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运用类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评价标准】观察思考、举例、动手参与和交流讨论得出结果(10分)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完整地描述(8分)
不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6分)
任务三:大气压的测量
演示: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使水能随着容器上升?如果容器足够长,水能否升高到任意高度?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大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评一体化.doc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十六章《电压 电阻》大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评一体化.doc
- 2024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 2024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九章《压强》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0.1浮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浮力》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第七章《浮力》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第十章《浮力》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1.1功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1.2功率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2.1杠杆教学设计 第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 12.2滑轮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
最近下载
- 《工程伦理》课件 第十二讲 “一带一路”与中国工程的跨文化交流.pptx VIP
- 公司员工考勤表.doc VIP
-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国家的儿子》课件.pptx VIP
- 2025年4月自考02318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含评分参考.docx VIP
-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绘本故事ppt课件.ppt VIP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精品课件).pptx VIP
- 人工智能赋能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pdf VIP
- 第九讲: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工程伦理.pptx VIP
- 中级财务会计(西南财经) 学堂在线测试答案.docx VIP
- 学习医学文献的检索与阅读技巧.pptx VIP
文档评论(0)